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主角是奇瑞。

咱们很多人对奇瑞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QQ小车的时代,或者觉得它在国内市场上声音不大,不算最顶尖的那一拨。

但就是这么个大家以为挺低调的厂家,最近干了件让所有同行都摸不着头脑的事。

在他们正准备要上市融资,也就是冲刺港股的关键时刻,公司的一把手,董事长尹同跃,在一次行业大会上公开喊话,说奇瑞不想再打价格战了,呼吁整个行业都别再这么“内卷”下去了。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这话一出来,好多人都觉得奇怪。

上市前不都得拼命降价冲销量,把报表做得漂漂亮亮的,好让投资者高看一眼吗?

怎么奇瑞反着来,自己给自己踩刹车呢?

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难道是钱赚够了,不想跟大伙玩了?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奇瑞的一盘大棋,也反映出这家企业二十多年来走路的方式确实跟别人不太一样。

首先,咱们得看看奇瑞说“不卷”的底气是从哪来的。

很多人不知道,奇瑞在国内市场虽然看着不温不火,但在国外那可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大”。

它已经连续二十多年都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名。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就拿今年的数据来说,光是上半年,奇瑞在海外就卖出去了超过五十万辆车,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在俄罗斯、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的大街上,看到奇瑞的汽车,就跟咱们在国内看到大众、丰田一样平常。

他们在海外建了十几个生产基地,直接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网络铺得非常广。

去年一年的出口量就增长了快一倍,赚回来的钱也是实打实的。

所以,当国内的汽车厂家为了抢客户,把车价一降再降,甚至卖一辆亏一辆的时候,奇瑞正靠着海外市场源源不断地输血,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才是尹同跃敢在那个时候站出来说“我们不玩价格战”的最大本钱。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嘴上说不卷,实际上是在换一种更高级的方式“卷”。

仔细看数据会发现一个现象,今年奇瑞的出口数量虽然还在涨,但增长的速度明显放慢了,从去年百分之三十多的高速增长,降到了个位数。

这在外人看来,可能觉得是遇到了瓶颈。

可实际上,这是奇瑞自己主动调整的结果。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他们故意放慢了单纯追求出口数量的脚步,把更多的精力转回到国内,开始下功夫提升汽车的品质、技术含量和品牌形象。

结果呢?

虽然出口增速下来了,但他们国内外的总销量反而涨了四成多,现在每个月都能稳定卖出二十万台车。

这说明什么?

说明奇瑞已经过了那个需要靠低价走量来证明自己的阶段了。

他们现在想做的,是告诉市场,尤其是告诉即将给他们估值的资本市场:我奇瑞不光能卖得多,更能卖得好,还能赚到钱。

这就要说到奇瑞这家企业的性格了。

它从诞生之初,骨子里就带着一股“理工男”的倔劲。

二十多年前,奇瑞在安徽芜湖起家的时候,要啥没啥,厂房都是借的,启动资金也就三十万。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创始人尹同跃当时带着一群技术员,立下军令状,说造不出车就去跳长江。

这话听着夸张,但反映了他们破釜沉舟的决心。

当时造车最难的就是发动机,很多厂家都是直接买国外的。

但奇瑞偏不,他们硬是把请来的外国专家送走,关起门来自己搞研发,花了两年多时间,愣是把中国第一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给搞出来了。

这种死磕技术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当别的车企还在比谁的价格更低、谁送的脚垫更好的时候,奇瑞更愿意聊自己的发动机热效率、变速箱技术和底盘调校。

他们相信,把产品本身做好了,才是长久之计。

奇瑞的国际化道路,开始得也很有戏剧性。

2001年,一个叙利亚的商人偶然看到了奇瑞的车,觉得不错,当场就要下单买一批出口。

这一下把奇瑞自己都给整懵了,他们当时根本没想过车还能卖到国外去。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尹同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随口报了个价,没想到对方一口就答应了。

这第一笔海外订单,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奇瑞意识到,原来海外有那么大的市场等着他们。

从那以后,奇瑞的海外扩张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不像有些企业只是简单地把车卖出去,而是深入当地建厂、建销售网络,搞本土化运营。

这种扎实的布局,让他们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

现在,奇瑞把一部分重心转回国内,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

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确实太激烈了,用“血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尹同跃自己也说,在国内要低调点,别到处树敌,毕竟马上要上市了,和气生财,把关系搞得太僵,对融资没好处。

他喊出“反内卷”,表面上是说给同行听的,实际上更像是在给整个行业提个醒。

奇瑞出口暴增4800亿后急刹车,创始人喊话拒绝内卷,同行集体沉默-有驾

大家都被价格战拖得筋疲力尽了,厂家不赚钱,经销商亏本,消费者买完车就怕降价被“背刺”。

奇瑞这番话,虽然有点捅马蜂窝的意思,但也确实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现在已经有不少车企开始反思,不再一味地追求低价,而是学着奇瑞,开始强调技术和价值。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奇瑞在上市前这波操作,就能想明白了。

他们不是真的要“刹车”,而是在进行一次战略性的“换挡”。

通过放缓在海外的狂飙突进,来巩固和提升国内市场的基础。

他们手握着每年几千亿的营收和相当不错的利润率,有足够的资本去从容布局。

他们想向外界展示的,是一个技术扎实、财务健康、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的公司形象。

这样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眼里,远比一个只会烧钱换销量的“虚胖子”要有价值得多。

奇瑞这二十多年,就是靠着“技术”和“出海”这两条腿,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现在,他们想让这两条腿走得更稳、更协调。

尹同跃这波看似反常的操作,其实是基于对自身实力和市场环境的清醒认识,背后是满满的自信和深远的谋划。

这可能真的会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