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尤其是九月份的销量榜单一出来,好多人的朋友圈和聊天群里都炸开了锅。
这年头,聊车已经不光是男人的专利了,毕竟买车是家家户户的大事。
以前咱们买车,特别是想买个B级中型轿车,那思路都挺固定的,不是看看德系的大众,就是瞧瞧日系的“两田”。
可现在你再看这份榜单,会发现天早就变了,以前的那些老规矩,现在好像都不太好使了,咱们普通老百姓的买车观念,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就从最扎眼的地方说起吧,就是榜单的头两名。
好家伙,直接被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亚迪给包揽了,一款叫海豹06 DM-i,卖了差不多两万七千五百辆,另一款是秦L DM-i,就比它兄弟少卖了七十多辆,也是两万七千多辆的成绩。
这两款车就跟双胞胎一样,手拉手地站上了领奖台的最高处。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这两款车上市也没多久,怎么一下子就这么猛,把那些卖了十几二十年的老牌劲旅都给挤到后面去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正好打中了咱们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几个痛点。
你想想,现在油价动不动就往上涨,每天上下班堵在路上,看着油表往下掉,心里那叫一个疼。
比亚迪这两款车主打的是什么?
是超级省油的插电混动技术。
官方说百公里油耗不到3升,一箱油加满电能跑两千多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对于大多数每天就是上下班开开,周末带家人出去转转的家庭来说,可能一个月都加不了一次油,用车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而且,它们还能上绿牌,在一些限牌的城市直接解决了大问题。
除了省钱,车里的配置也给得特别足,大屏幕、智能语音、辅助驾驶这些时髦的功能,在它们身上都是标配。
价格呢,又定在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范围,你用买合资品牌低配车的钱,就能买到它们的高配版本。
这么一对比,账谁都会算。
所以说,比亚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它真正站在了咱们消费者的角度,解决了大家最实际的用车烦恼,把“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个愿望给实现了。
再往下看,排在第三名的是广汽丰田的凯美瑞,一个月卖了两万多辆,这个成绩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
尤其是在它同门的那些日系兄弟,比如本田雅阁,销量已经被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凯美瑞能稳住阵脚,成了日系车里唯一一个挤进前三的“独苗”,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
凯美瑞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好口碑。
在咱们父辈那一代人眼里,“丰田车开不坏”、“省心耐用”这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很多人买车,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就图一个稳定可靠,开个十年八年别出什么大毛病,维修保养也方便便宜。
凯美瑞恰好就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虽然新款凯美瑞也在努力地变得更年轻、更智能,但它的底子里还是那个四平八稳、让人放心的伙伴。
不过,凯美瑞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前后都是咱们国产新能源车的围追堵截,光靠“老本”还能吃多久,这确实是个问题。
说完日系,再看看德系。
大众的帕萨特和迈腾,这对老牌的德系双雄,这次排在了第五和第六,销量也都在一万七八千辆,表现算是中规中矩。
它们就像是班级里那种成绩一直很稳定,但不太拔尖的中上等生。
喜欢它们的人,看中的是德系车那种扎实的底盘质感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
但它们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就是感觉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当别的车都在比谁的屏幕更大、谁的语音助手更聪明的时候,它们还在强调自己的关门声有多厚重。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大众在这方面的转变,确实是慢了半拍。
最让人感到意外和唏嘘的,要数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BBA了。
宝马、奔驰、奥迪,这三个品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豪华中型轿车的代名词。
可是在九月份的榜单里,只有宝马3系靠着不错的操控和品牌影响力,勉强挤进了第十名。
而奔驰C级和奥迪A4L,甚至连前十的门都没摸到。
特别是奥迪A44L,曾几何时也是月销过万的明星车型,现在一个月只卖了七千多辆,这个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咱们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变化。
以前,很多人觉得花三四十万买一辆BBA,买的是那个标,是面子。
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务实了,会去仔细比较,我花的这个钱,到底买到了什么样的产品体验。
当你发现,一辆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内饰设计还不如十几万的国产车有科技感,车机系统用起来还卡顿,很多实用的智能配置都需要额外花大价钱选装时,心里的那份品牌光环自然就慢慢褪去了。
大家开始明白,真正的豪华,应该是全方位的优质体验,而不是仅仅一个车标。
与合资和豪华品牌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咱们自主品牌的全面开花。
除了比亚迪一骑绝尘,红旗H5也卖出了一万四千多辆的好成绩,排在第七位。
这说明,当我们的国产品牌用心做产品,在设计、品质和文化内涵上都下足了功夫,是完全可以得到市场认可的。
开红旗,现在已经不再是父辈的专属,而是成了一种兼具家国情怀和时尚品味的新选择。
还有吉利旗下的银河系列,也有一款轿车冲进了前十,展现了强大的市场潜力。
这已经不是某一个品牌的单打独斗了,而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实力的体现。
我们的自主品牌,现在有技术、有设计、有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们比任何人都更懂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这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厚积薄发,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因为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产品和更实惠的价格,我们买车的选择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