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成都车展,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各大汽车品牌都把自家的宝贝疙瘩拿了出来,一个比一个亮眼,就跟选美大赛似的。
不过,在这么多闪闪发光的车里头,有一台车周围的人气好像格外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伸着脖子看,拿着手机拍个不停。
这台车就是吉利银河展台上的星愿。
很多人一开始可能就是凑个热闹,心想不就是一台A0级的小车嘛,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这一看,不少人都挪不动步了,嘴里还念叨着:“嘿,这小车可真不简单!”
到底是什么让这台看起来个头不大的小车成了全场的焦点呢?
说白了,就是它彻底颠覆了大家对“小车”的固有印象,尤其是在空间这方面,它简直是玩出了花。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是什么?
实用、方便、能装。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有小孩的,出门一趟,那家伙事儿叫一个多。
以前一说买小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摇头,觉得那空间太憋屈,坐着不舒服,后备箱也放不了啥东西,顶多就是一个人上下班代步用。
可吉利星愿就好像在对所有人说:“谁说小车就不能有大空间?”
咱们先来看一组干巴巴的数字,这台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135毫米、1805毫米、1570毫米,听起来确实不大,是标准的小型车身材。
但关键的来了,它的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中心之间的距离,达到了2650毫米。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就好像两个人身高差不多,但一个人的腿特别长,那他整个人的比例和活动范围就完全不一样了。
汽车也是这个道理,更长的轴距意味着车轮被推得更靠两头,这样一来,中间留给乘客和行李的空间就实实在在地变大了。
所以,你坐进星愿的后排,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坐进去,膝盖离前面的座椅靠背还有不小的距离,头顶也不会觉得压抑,完全没有传统小车那种“蜷缩”着的感觉。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车最让人头疼的乘坐舒适性问题。
如果说坐着宽敞只是这台车的第一重惊喜,那它的储物能力,就堪称“魔法”了。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居然有一个70升的前备箱。
这在同级别的小车里,你基本上是找不到第二个的。
很多同类型的小电动车,为了省事,前面发动机盖一打开,里面全是各种线路和零件,乱糟糟的,根本没地方放东西。
而星愿这个前备-箱,就等于给你凭空多出来一个大储物格。
这个设计有多实用呢?
你想想看,平时去超市买回来的冰鲜食品,或者刚打完球换下来的脏衣服脏鞋,是不是不乐意跟干净的行李放在一起?
直接扔前备箱里,完美隔离。
还有那个总是占地方又不知道该塞哪儿的充电线,也可以固定放在前面,后备箱就腾出来给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个小小的设计,体现的是厂家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痛点。
再来看看它的“主战场”——后备箱。
在常规状态下,后备箱容积有375升。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不少尺寸更大的A级三厢轿车了。
这意味着什么?
一家三口周末去郊区玩,一个折叠婴儿车,一个大号行李箱,再加上几个背包,放进去绰绰有余,根本不用玩“俄罗斯方块”一样地硬塞。
要是你偶尔需要拉点大件东西,比如从家具店买个小柜子,或者帮朋友搬家,那它更能让你刮目相看。
把后排座椅放倒之后,整个后备箱的容积能一下子扩展到1320升,而且内部非常平整。
这空间,别说放行李了,你铺个垫子在里面小睡一会都没问题。
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台A0级的小车,也能拥有堪比SUV的装载能力,真正做到了一车多用。
当然了,现在的消费者都很挑剔,光能“装”还不行,长得不好看,里面不够智能,大家照样不买账。
星愿在这两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它的外观设计很讨巧,整个车身看起来圆润饱满,线条很柔和,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给人一种很亲切、很时尚的视觉感受。
车头那个“C”字形的大灯特别有辨识度,晚上亮起来,在车流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车内更是把科技感拉满了,你一坐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块14.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尺寸快赶上一个笔记本电脑了。
这块屏幕里搭载的是Flyme Auto车机系统,用起来就跟我们平时玩的智能手机一样,反应快,操作流畅,想听什么歌,想去哪里,直接动动嘴跟它说就行,识别得又快又准。
这对于很多被传统车机卡顿、反应慢折磨过的司机来说,简直是一种解放。
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品牌,在智能化这块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不再是单纯地堆砌硬件,而是真正开始注重软件体验和人机交互,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
所以说,吉利星愿能在成都车展上火起来,不是偶然。
它是在一个大家以为已经没什么新意的A0级小车市场里,通过对空间、实用性和智能化的深度挖掘,精准地抓住了现在年轻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给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全新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