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排队变热闹,油价大降车主加满省 20 元,燃油车销量回升背后有新故事
传统燃油车厂家降价“以价换量”,长安逸动仅 5 万出头,奥迪 A5L 智驾技术升级
新能源车普及率突破 10%,南北市场分化明显,油站转型综合能源服务成新趋势
小区附近的加油站最近排起了长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油价悄悄跌了。朋友张哥算账,比起一个月前,现在加满一箱油竟能省下快 20 块。年内最大幅度的油价下调,让不少老车主都乐开了花。其实这波热闹不只是油价的“让利”,而是燃油车市场真的出现了罕见的销量回春。8 月份燃油乘用车销量高达 90.2 万辆,居然比去年同期多卖了 13.5%。张哥还开玩笑,说感觉“油车的春天是不是又回来了”,不过这热闹背后的故事,远没表面上这么简单。
去4S店溜达,才发现燃油车价格真是卷到地板了。邻居李姐去年犹豫要不要换车,这回看到“5 万都不到的长安逸动”、别克君威裸车价只要 10 万出头,立刻动心,说这种价位全球都少见。厂家们眼见新能源车来势汹汹,开始拼命通过“以价换量”抢市场,自主与合资品牌几乎一起放价。上回遇到一个车主还碎嘴,说现在油车的钱都快赶上几年前买电动车的价了,性价比确实打动不少犹豫的买家。
但眼尖的人发现,如今买燃油车已经不光是图价格“回血”,智能化配置也在快速补齐。去年底小王看中一辆全新速腾L,这车搭载了 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居然是 A+级燃油车里头第一个拥有高速 NOA 功能的。更别说奥迪 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开在路上倍儿有科技感。连一直坚持传统的燃油车大厂,也盯上了“智能+豪华”这块蛋糕,努把劲想追上新能源车的技术潮流。
故事还没完呢,卖得火爆的背后,汽油消费量却悄悄在降。小张翻了下数据,2024年全国汽油终端消费降到 1.77 亿吨,比去年还低了 1.1%。预计明年这个数字还会掉到 1.73 亿吨。问题出在哪?孙师傅一边叹气一边说,现在新能源车到处跑,2024 年新能源车总量早已突破 3585 万辆,在全国保有车里头占比已经奔 1 成去了。有意思的是,传统燃油新车自身也变得更“省油”。2022 年国产新燃油车的平均油耗仅 6.76 升/百公里,比规定限值好了 29%,这让不少人开燃油车的成本直线下降,可整体油品需求反而走弱。
说到新能源和燃油车的较量,南北方的差异很有意思。小王春节跑去上海,发现近一半马路上的车都挂着绿色牌照。数据也说明问题,上海、海南新能源车占比直奔 20%;浙江、江苏也不逊色,比例都过了 15%。而北方的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插电混动起家,因为纯电到了大冬天续航受挑战。南方的海南、云南、浙江,纯电车保有量占比都接近八成。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气候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一点都不小。
加油站如今也不只是卖油那点事儿。上回遛弯,看到中石化加油站旁边冒出一排崭新的充电桩。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跟蔚来、理想等新能源厂商合作,上马“加油+充电+便利店”的一体化服务。中石油也不甘示弱,在 2023 年收进了国内头部充电企业,准备把充电业务做大。这种变化,不但让老油车主加油更方便,也给新能源汽车一族省了不少找桩的“脚力”。
未来的油品消费被普遍看低,一些业内的老司机给的预估是,2025 年或许还会降到 1.47 亿吨,连年下滑已然难以逆转。在这样的现实下,车企们想继续靠老路吃饭可不灵了。技术升级、找准市场细分,同时兼顾燃油和新能源战略,看谁能真正站稳脚跟。那些守着加油站的传统车主,也许会继续享受“油价红利”,但眼见绿牌车越来越多、充电桩加速度入驻,不少人也在纠结,是时候换新能源车本本了。
要说应对这场大变革,燃油车主可以抓住智能升级的新机会,选车时不光看价格,更要关注油耗和智能配置。如果油车售价有吸引力、技术够新,短期内仍有选择价值。但别忘了,能源结构变化不可逆转,加油站也可能变身能量综合服务点。你最近去加油时,注意到排队的绿牌车和新增的充电桩了吗?你还会再买燃油新车,还是开始规划新能源的未来?欢迎来讲讲你的打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