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终于明白电车为什么没前途了

国庆头三天,绵走了趟 G6,从北京往太原去,一路上进了三个服务区,每回停车都能看着电车车主围着充电桩转:有的拿着手机刷充电APP,有的干脆站在桩子旁边等,有个大哥从下午两点等到天黑,才轮上充电,而旁边油车的车主呢?开进去、插枪、付款,前后不超过十分钟,拧着钥匙就走了,留下一排电车在那 “排队续命”

当时绵就琢磨,不是说电车现在多厉害吗?怎么一到国庆高速上,就这么“掉链子”?后来这一路观察加琢磨,算是想明白了,不是电车技术不行,是它现在压根不适合长途场景,甚至说,在当下的条件里,电车想替代油车跑长途,还差着好大一截子,真不是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国庆高速,终于明白电车为什么没前途了-有驾

先说个实际情况,大家都觉得 “充电桩不够”,但绵查了数据才知道,我国高速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 「80万个」,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个,按理说不该不够用?可一到国庆这种节假日,还是能堵成 “充电桩春运”

问题在哪?其实是 “潮汐效应” 没法破:平时这些充电桩利用率不到 20%,很多服务区的桩子整天空着,可一到国庆、春节,需求直接翻 「5倍以上」,瞬间就挤爆了。运营方总不能为了这几天的需求,把充电桩建得跟加油站一样多吧?

国庆高速,终于明白电车为什么没前途了-有驾

再说说用户的问题,很多人买电车的时候,都被 “标称续航” 忽悠了,觉得 600公里续航够跑长途了,可真到高速上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绵有个朋友,开着一辆标称 600公里 的电车,国庆从北京去济南,本来 400多公里 的路,他想着 “绰绰有余”,结果上了高速开了空调、开了导航,还遇上点小堵车,跑了 200公里 就剩 30% 的电了。他赶紧找服务区,结果第一个服务区满了,第二个服务区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充上,等开到济南,本来 4小时 的路程,硬生生走了 7个小时,到地方都半夜了。

国庆高速,终于明白电车为什么没前途了-有驾

其实这不是个例,懂的都懂,电车的续航在高速上得打折扣:高速上速度快,风阻大,耗电就多,再开个空调,标称 600公里 的车,实际能跑 350公里 就不错了;要是赶上北方国庆晚上降温,温度到 5度以下,电池活性下降,续航还得再掉 15%,这时候你敢开吗?开着开着没电了,叫拖车都得等半天,还得花几百块,多不值当。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电车的 “隐性成本”,很多人觉得电车电费便宜,比油车省钱,可真要是跑长途,加上时间成本,其实一点都不省。

绵算过一笔账:油车百公里油耗8升,现在油价8块钱,百公里成本64块;电车百公里耗电18度,高速充电1.8元/度,百公里成本32.4块,看似便宜一半。可问题是,油车加 5分钟 就能跑 400公里,电车充 400公里1小时 还得是快充,要是排队等 2小时,这 3小时 的时间成本怎么算?

最后我们聊聊“环保”这事,很多人买电车是觉得 “环保、无污染”,可绵查了我国的电力结构才知道,现在我国发电里,「火电占比还在70%左右」,也就是说,你充的电,大部分是烧煤发出来的。

电车百公里耗电 18度,相当于烧 6公斤煤;油车百公里烧 8升油,相当于烧 18公斤煤,看似电车烧的煤少,可别忘了电池生产和回收的污染:生产一块电车电池,要消耗大量的锂、钴等资源,还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现在我国电池回收率还不到 「50%」,很多老电池没人收,只能堆在那,造成二次污染。

绵不是说电车不好,市区通勤的话,电车确实方便:平时上下班几十公里,晚上回家充上电,电费便宜,还不用去加油站排队;周末去周边玩,100多公里的路程,也不用考虑续航问题。

可要是像国庆这样跑长途,动辄几百上千公里,还遇上堵车,电车的短板就全暴露了:续航打折、充电排队、电网扛不住、时间成本高,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所以,国庆高速这一路,绵算是看明白了,电车不是 “没前途”,是它的 “前途” 不在长途场景里,至少现在不在。要是你平时就市区开,偶尔周边游,买电车没问题;可要是经常跑长途,尤其是国庆、春节这种节假日,还是油车靠谱,或者选混动车型,油电都能用,也不用担心里程焦虑。

毕竟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给自己添堵,你说对吧?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