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话用在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前阵子不少人吐槽,有些新车发布会开完,订单数吹得震天响,结果交车的时候能拖就拖,等三个月算快的,半年都算常态。
但最近赛力斯突然给供应商下了“死命令”,要求全新问界M7必须在2025年10月28日前,做到每天能交1200辆车,一个月就是3.6万辆,还特意强调“必须按期达成”。
这一下,整个行业好像突然明白了,光靠订单数字忽悠人不行,能实打实把车交到用户手里,才是真本事。
一、从订单数字到真车到手,买车人终于不用等半年了
以前买车最烦的就是等。
有些车发布会一结束,销售就催着下单,说“首发优惠就这几天”,结果钱交了,合同签了,就开始漫长的等待。
有人订了车,天天刷交付群,问销售“我的车到哪了”,得到的回复永远是“产能正在爬坡,请耐心等待”。
更气人的是,有些品牌明明造不出来那么多车,还硬说自己“一个月拿下150亿订单”,最后用户等不及退订,信任度直接跌到底。
赛力斯这次下的“死命令”,其实就是冲着这个问题来的。
全新问界M7从9月23日发布会后,订单量简直像坐了火箭——1小时就有3万人付了大定,24小时冲到4万,上市当天小订量直接破了23万。
但赛力斯以前一个月也就造1.5万辆车,23万订单得等8个多月,谁受得了?所以这次才咬着牙要把产能提上去,每天造1200辆,就是想让大家早点开上新车,不用再天天盯着手机看“交付进度条”了。
二、问界M7卖爆的底气,不只是华为的智能驾驶
要说问界M7为啥这么多人抢着订,肯定离不开华为的技术加持,但不止是智能驾驶那么简单。
先看价格,27.98万到37.98万,定位30万级中大型SUV,这个价位能买到的配置,真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就说开车最让人操心的安全问题。
它搭的HUAWEIADS2.0系统,据说不用太依赖高精地图,就算没地图的地方也能开。
GOD2.0这个功能更厉害,路上不管是突然窜出来的三轮车,还是掉在地上的塑料桶,甚至是施工用的锥桶,这些不在“白名单”里的奇怪东西,它都能识别出来,识别率高达99.9%。
也就是说,开车的时候,相当于有个“超级副驾”帮你盯着路面,心里踏实多了。
再说说开起来的感受。
以前三十多万的车,底盘可能还是铁的,问界M7直接上了全铝合金双叉臂前悬,后面是五连杆独立悬架,还加了双腔闭式空气悬架。
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晃都不晃一下,比家里的沙发还稳。
而且它还有HUAWEI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技术,踩油门、刹车的时候,动力输出特别平顺,不会有顿挫感。
之前问界M9是50万级销量冠军,M8是40万级销量冠军,都是靠“技术越级”火起来的,M7走的也是这条路,难怪成了30万级市场的香饽饽。
三、40亿超级工厂里,机器人比工人还多
光有好设计不行,还得能造得出来。
赛力斯那个凤凰超级工厂,听说投了40亿,里面光工业机器人就有3000多台,焊接、涂装、总装这些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
也就是说,工厂里到处都是机器人在忙活,人想插手都难——焊个车身,机器人手臂转得比风扇还快,焊点又匀又牢固;涂漆的时候,机器人喷得又薄又均匀,不会有流漆、色差这些问题。
最让人惊喜的是交付速度。
一般新车发布后,车企得慢慢“爬产能”,先造几十辆试试水,再一点点增加产量,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
但问界M7发布会是9月23日开的,到9月26日,也就是72小时后,就有人提到了首批新车。
发布会刚完三天就能交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完全兑现了“发布即交付”的承诺。
有了这样的工厂,才不用怕“订单多到造不完”的尴尬。
四、零件厂建在隔壁5公里,物流快得像点外卖
造车子最忌讳的就是缺零件,一个小零件不到位,整条生产线都得停。
赛力斯为了不让这种事发生,在供应链上真是下了狠功夫。
他们专门给核心供应商派了“驻厂协调团队”,这些人就住在供应商厂区里,有问题当场解决。
比如零件尺寸有点偏差,1小时内就能响应;遇到技术难题,当天就能闭环,不用打电话、发邮件来回折腾。
更绝的是“厂中厂”模式——电池、底盘这些关键零件的供应商,直接把厂子建在赛力斯工厂周边5公里内,走路都能到。
以前零件从供应商运过来,得3到5天,现在几小时就能送到,物流时间比点外卖还快。
就算原材料有点短缺,他们还能直接联动采购端调配资源,最大程度减少等待时间。
有这样的供应链跟着,想造不出车都难。
五、不止赛力斯,现在造车都得拼“手里有车”
其实赛力斯拼产能不是单独现象,现在头部新势力都明白,光靠订单数字撑场面没用,能把车交到用户手里才算真本事。
理想汽车就说,他们的i6、i8有独立完整的产线,就算订单再多,生产也不会受影响,这都是靠模块化架构才能快速扩产。
吉利银河更厉害,品牌才成立两年多,今年9月销量就突破了12万辆,他们的银河M9融入了全球化供应链体系,像CTP3.0麒麟电池这种核心部件,供应一直很稳定。
还有尚界,工厂首期就投了60亿,自动化率99.99%,连品控都用了华为消费电子的标准,缺陷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简直是把造手机的精细度用到了造车上。
以前买车,大家看的是“谁订单多谁厉害”;现在买车,大家更关心“我什么时候能拿到车”。
从“订单狂欢”到“交付攻坚”,新能源汽车行业终于开始回归“造好车、交好车”的本质了。
这对咱们买车人来说,真是件大好事——以后订车不用等半年,新车配置还越来越高,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嘛。
参考资料
易车:《赛力斯下死命令,问界M7供应链日产1200辆》
网易新闻:《赛力斯强硬下令:问界M7供应链日产1200辆!》
新浪财经:《赛力斯发“硬指令”:问界M7供应链必须扛住日产1200车必须完成!》
汽车之家:《累计大定4万辆,问界新M7卖爆了!这一刻“遥遥领先”》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