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战略圈子里,没有哪个伙伴能一直站在你这边,只有不断变化的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准则。
10月底,就在普京准备去印度访谈的前一天,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签了个协议,打算在印度联合生产一款叫SJ-100的双发支线客机。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挺关注的,毕竟不到两年前,俄罗斯刚退出了和中国合作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
很明显,从中国到印度,俄罗斯的航空合作战略正悄悄发生着大变化。这其中牵扯出的是三国在航空工业领域里错综复杂的利益角逐和战略布局。
表面上看,这次合作似乎没啥特别,不过实际上隐藏着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时的无奈和策略调整。2022年俄乌冲突以后,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受到很大打击,零配件供应中断,核心技术的研发也陷入停滞。
俄罗斯原本的SSJ-100客机,实际上非常依赖西方技术:发动机是由法俄合作的SaM146,机载电子设备则来自意大利和法国。一旦制裁启动,这些供应链全部被切断,海外客户也纷纷取消了订单。
遇到这种情况,俄罗斯当然想快点找新的伙伴和市场,好缓解当前的难题。印度这个航空市场充满潜力,腾重点看来,成为俄罗斯的“救命稻草”也不奇怪。
印度国内航线的需求非常火爆,未来十年可能得需要超过200架支线客机。对俄罗斯来说,跟印度合伙生产SJ-100,不仅能躲开制裁限制,还能开拓一片新市场。
不过,说实话,俄罗斯这边的合作诚意让人有点打问号。协议里根本没提清楚技术转让的具体细节,搞得像当年中俄搞CR929项目时的情况一样,俄罗斯一心想把控主动权,不太愿意把核心技术拿出来分享。
印度的算盘也很明确,好几年一直在心里琢磨怎么搞出自己的一套航空工业体系,可路上遇到的难题可不少。那“光辉”战斗机的故事就挺典型,从1983年开始筹划,到2015年才算正式上线服役,前后折腾了整整32年,还得靠美国通用电气的发动机顶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印度通过和俄罗斯一块合作,想要掌握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梦想着能自己搞出来“印度制造”的地区客机。
不过,俄印两边在航空合作上遇到不少难题,未来的路看起来也不太乐观。以前的经验告诉咱们,两国在军事合作上屡次碰壁。原本被寄予厚望的FGFA第五代战斗机联合研制,最后因为预算问题和控制权的分歧没能成功推行。
SJ-100的安全状况让人挺担心的,它的前身SSJ-100曾出过两次大事故。一回是在印尼进行演示飞行时坠毁,导致45人遇难;另一次是在莫斯科紧急降落时起火,造成41人丧生。
对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来说,民用客机制造这块几乎是毫无经验。再加上,他们的品控口碑一直不咋样,维修过的战机掉链子的情况也挺常见,坠机几率相当高。
印度和西方的关系挺微妙的,这点儿也成了合作中的变数。虽然印度还在和俄罗斯保持合作,但也不想得罪美国之类的西方国家,生怕惹惹麻烦。
要是跟俄罗斯走得太近,惹得西方制裁的话,印度就得两头难顾了。
再说到技术方面的难题,这事儿也不能忽略。SJ-100原来靠的是西方的供应链,现在已经断了。俄罗斯正着手研制国产的PD-8发动机当作替代,但这款发动机还没有拿到国际认证,可信度还得打个问号。
就算飞机最后能顺利生产出来,要拿到国际适航证也不简单。没有欧美那边的适航批准,SJ-100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就更困难了。
从市场来看,印度的航空公司更喜欢选择波音和空客的机型,对国产飞机兴趣不大。这种偏好或许会继续限制SJ-100的销售前景。
回想中俄CR929项目遇到的挫折,重点在于技术方案上的分歧和谁掌控话语权的问题。俄罗斯坚持用自家的PD-35发动机,而中国则更偏向自主研发的长江-2000发动机,结果就是这些分歧导致合作碰了壁。
再者,俄罗斯想把设计和研发的主导权握在自己手里,而中国则希望在核心环节上也能多插上一脚。这些矛盾发展到最后,合作就散了。
俄罗斯退出后,中国决定自己推动C929的研发,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首次试飞,到2045年前交付一千架。而俄罗斯呢,只能作为技术供应商来帮忙,提供一些复合材料机翼之类的核心部件。
中俄合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型航空项目得靠双方在技术、市场和战略上紧密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放到现在这个状况,要说俄印在这方面的协调难度可能还要大一些。
国际航空市场上,实力和智慧一直是拼搏的关键。中国在俄方退出CR929项目后,迅速转向自主研发C929,瞄准2030年实现首次飞行。
俄罗斯挑选印度当新伙伴,更多像是在摸索彼此的底牌,打着各有所图的策略牌。而至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能不能借此机遇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业内大多持观望态度。
这次合作最终或许会变成衡量两国航空工业水平的试金石。
关于中俄CR929大飞机,俄方透露了一组关键数据,真是令人关注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