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卖114万辆到2024年只剩15.4万辆,北京现代这销量跌得比坐过山车还猛!2025年前5个月才卖46134辆,月均不到一万台。当年定下的50万辆目标,前5个月才完成9.2%,剩下每月得卖64838辆,这难度跟让普通人月入百万差不多,根本不现实。
现在汽车市场啥情况?头部合资品牌占了82.3%的份额,留给后面品牌的活路连18%都不到。余承东说这是分水岭,李想提CR5淘汰赛,何小鹏说32强要晋级成8巨头,怎么看北京现代都像在淘汰边缘徘徊。
郑州的4S店更惨,简直是北京现代现状的缩影。高新区那家店现在成了极狐展厅的“边角料”,现代展车只占五分之一,销售就俩。郑东新区的店躲在办公楼三楼,一天见不着几个顾客。以前郑州主城区十多家店,现在只剩4家,三环内全撤了,就新密、登封、新郑这些郊县还有展厅。
单店月销60 - 70台,连成本都不够,全靠厂家返点撑着。5月郑州全市才卖320台,伊兰特就占了205台,胜达、帕里斯帝卖个位数。伊兰特尊贵版落地9万,跟卡罗拉价格差不多,但人家卡罗拉有新能源溢价,现代却连个纯电车都拿不出来。
为啥会这样?三大致命伤把北京现代的护城河全撕裂了。电动化转型慢得像蜗牛,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都超50%了,现代还全系燃油车。首款纯电车得到2025年9月才上市,人家比亚迪一年推4 - 6款新能源车,这速度咋比?
燃油车竞争力也不行,ix35还用着十年前的旧平台,人家长安CS75 PLUS都上蓝鲸2.0T + 8AT了。设计也跟不上,消费者看都看腻了,再看看吉利美人豹、小米SU7的设计,现代简直像穿了十年前的衣服出门。
战略上更是迷,高管说“底气比比亚迪足”,结果2024年30万的销量目标只完成了15.4万。165万的产能利用率不到10%,顺义工厂都被迫卖给理想了。本土化也不行,E - GMP平台到中国就“水土不服”,GV60退市,IONIQ 5卖不动。
现在北京现代也在想办法自救。技术上双管齐下,2025年量产纯电SUV,2026年上增程式,还找了宁德时代、百度这些本土供应链。燃油车全系混动化,途胜L都搭载27项ADAS了。
市场上靠出口反哺,2024年出口5万辆,涨了400%,2025年目标10万辆,往中东、东南亚卖,想把中国变成出口基地,对冲国内亏损。
渠道和品牌也在重构,全国推广跟极狐合作的轻资产模式,省钱。打“真·质”标签,燃油车强调“真省油耐用”,电车主打“真续航安全”,想重新赢回用户信任。
但合资品牌淘汰赛的核心法则是啥?崔东树说了,得靠本土化产业链和技术。你看捷尼赛思进口模式就失败了,单车营销成本71万,现在计划国产降价到25万。80亿增资也补不上三年的技术缺口,2025年就是转型最后窗口期。
合资1.0时代靠市场换技术的日子没了,现在得是合资2.0,本土研发反哺全球才行,悦达起亚出口占比70%就是例子。当成本和技术没法本土化,投再多钱都是止痛针,不是救命药。你觉得北京现代这波能挺过去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