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遭爆大幅裁员,豪车市场却逆势增长,余承东当年说的话真应验!
梅赛德斯奔驰这波动作不小,直接甩出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到现在为止,有超过4000人已经接受遣散离开岗位,其中有高层能拿到补偿金高达50万欧元一份,不少打工人看了只觉得天壤之别。
不少西方媒体报道出来后,一片唏嘘,“难道汽车行业要完蛋了吗?”这种声音立马就冒头了。可仔细一想,这几年除了奔驰,其实像奥迪、宝马,还有日系品牌,都在搞不同程度的裁员,就连德国那边的一堆零部件企业,也没躲过“大刀”。
反倒是中国车企,比亚迪、奇瑞、长城、新势力这些名字,每年都还在扩招。招聘信息挂得明明白白,看着就是干劲十足。
新能源崛起以后,这些老牌燃油厂子确实压力山大,不服都不行。本质上不是汽车行业整体冷掉,而是传统燃油领域越来越“凉”,岗位也不会凭空消失,不过是从欧洲流向东方,从BBA转去国产新能源罢了。这点和以前手机圈一个套路,当初外资手机工程师最后全跑中国来了,现在轮到了汽车。
数据给脸色看的时候最真实。今年第三季度,奔驰在中国销量直接跌了个大跟头——暴降27%,回到2016年以来最低点。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腰斩,同比下滑达到惊人的55.8%。这样的成绩单,对比亚迪、小鹏这些新锐来说,只能算苦涩现实。
再看看身边4S店那些变化,以前逛街都是BBA门面气派,如今醒目的位置变成华为鸿蒙智行、比亚迪和长城。一问销售才知道,他们原本全在BBA卖车,可后来新能源火起来之后,一个月连一单都难出,被逼无奈只能跳槽投奔国产阵营。有的人感慨,以前随便卖几台赚提成,现在撑死卖一辆,还得琢磨怎么活下去。时代换挡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消费观念其实早就悄悄变味儿了。从盲目追捧国外,到自发支持国货,再加上经济基础稳步提升,中国老百姓买东西眼光变挑剔,更愿意掏钱尝鲜自主品牌。在这个背景下,比亚迪靠技术升级一路飙升。当初秦DM刚推出来的时候油耗2.9L/100km让日系自叹不如,但这一年不到,第五代DM技术又把数字拉低到2.6。不管别人咋说,这种进化速度放谁身上都会服气。
有人会怀疑国产是不是只是口号?但事实摆着呢。这两年豪车市场不仅没缩水,还越做越热闹。从2014年一直涨到2023年,高端车型照样好卖,那帮坚持进口信仰的客户群,并没有被吓退。不过更多普通消费者还是选择理性买账,对更新换代敏感多了,新旧力量此消彼长,全靠产品硬实力吃饭,没有啥花架子遮丑。
印象深刻的是,当初尊界横空出世时网上骂声一片,好多人留言调侃:“只有BBA懂我心思,国产懂什么叫高级?”甚至还有一句话传得挺广:“真正的尊贵,用不着装。”结果一年时间过去,大环境彻底翻篇,该排队等交付的变成比亚迪和华为,不温不火沦落至二线主角倒成了一众德系旗舰,说句玩笑话风水轮流转真的一点不错吧?
产业链迁移很实际,上游供应商也不好混。德国不少配套厂家同样顶住减产压力,为求生存不得不给员工打包走人。但国内这边,无论造芯片、电池组还是智能座舱,都缺人才,各路猎头电话响个不停。有时候看到朋友圈晒offer,有些老同事去年还抱怨找工作难,今年突然切入新能源汽车,又开始炫耀团队项目奖金分红。真是谁适应快谁赢啊!
每次聊起这个局面,总忍不住替传统巨头惋惜。当初余承东那句狠话很多人以为是在吹牛:“国产一定会干掉BBA!”放现在来看,有点像预言书慢慢兑现一样。如果不是亲历,很难相信短短几年世界就能这样颠覆过来。从高管几十万欧元安置费,到普通售后顾问跳槽谋生计,这场巨震里没人可以独善其身,只不过每个人体会各异罢了。
有人私信吐槽说自己家邻居去年非要贷款买进口E级轿车,今年见面总喊肠子悔青;而另一个表弟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进的小鹏,现在天天忙研发根本闲不了半天假期。这两个例子的差距,就是整个市场缩影,说到底谁掌握主动权谁才能站稳脚跟,一步错满盘皆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某地大型4S展厅撤柜改造消息刷屏,本地论坛议论纷纷。有网友拍视频展示现场:昔日辉煌LOGO已拆除,仅剩灯箱广告孤零零亮着。“那个年代结束啦!”弹幕下面铺天盖地。不需要总结陈词,自然就知道答案写在哪儿——属于燃油的大戏谢幕,该登场的新角色正往舞台中央挪椅子,把观众席坐满也是迟早的事儿吧?
正赶上市区一家曾经主推宝马X5的门店准备清仓关张,同条街另一侧比亚迪海豹试驾活动办得热火朝天,人潮络绎不绝。偶尔听见销售互相调侃:你们家老板还扛吗?对面答一句:我们正在招新人!画风突兀,却真实极了。在如此尴尬与喧嚣中,那些关于行业寒冬或者机遇的新段子每天都有人讲,也许明年的剧本会更精彩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