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延保服务乱象:一场蓄谋的消费者陷阱
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零跑汽车门店与第三方公司(如杭州瑞里汽车)联合销售非官方延保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类延保产品宣称“覆盖8年/12万公里全车配件”,实则暗藏多重风险:
1. 服务主体不透明:销售人员常模糊延保服务提供方,消费者误以为是零跑官方产品,实则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承保,索赔需额外举证且流程复杂。
2. 条款限制与欺诈风险:合同中常排除电池自然衰减、智能系统软件故障等高发问题,且维修渠道限定于特定合作网点,异地用车维权困难。
3. 捆绑销售与资金流向不明:部分门店将延保与购车贷款捆绑,甚至挪用保费填补经营缺口,导致消费者退款无门。
500名车主集体维权:冰山一角的信任崩塌
2025年3月,超500名车主发起集体投诉,要求退还第三方延保保费,矛头直指零跑渠道管理失控。更深层矛盾在于:
- 售后承诺与履约割裂:车主发现官方APP可积分兑换延保服务,价格更低且覆盖明确,但门店仍力推高利润第三方产品。
- OTA升级区别对待:2021-2023款车型被限制系统更新,智驾功能需额外付费,与新车权益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老用户强烈不满。
员工拉横幅讨薪:渠道扩张的代价与资金链危机
零跑依赖经销商快速下沉三四线市场的策略,埋下管理隐患:
- 渠道失控与利润挤压:部分经销商为回笼资金私降车价超2万元,单台车利润不足5000元,远低于行业水平。
- 现金流紧绷:2024年应收账款激增214%,账面现金52亿元却面临38亿元短期债务,若B10交付不及预期,流动性危机或在下半年爆发。
未来的致命隐患:技术空心化与模式坍塌
1. 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研发强度仅7.4%,单台车研发费不足500元,远低于小鹏等竞品,智驾技术落后行业主流水平。
2. 供应链依赖与品控薄弱: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超35%,电池外包异常磨损、车身生锈等质量问题频发,2024年车质网投诉量达700余宗。
3. 直营与授权模式失衡:过度依赖经销商导致服务标准不一,而直营门店扩张缓慢,无法形成有效兜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