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SUV玩三缸还敢卖21万?这波操作是自信还是作死?
2025年4月22日,大众突然甩出一组全新入门SUV Tera 的定妆照,海外定价21万人民币直接冲上热搜!国内消费者早就对三缸机“谈虎色变”,但大众这次偏偏在海外市场硬刚三缸,还定了个比国内探岳还贵的价。
到底是技术自信,还是市场赌博?
三缸机是“工业垃圾”?
三缸发动机在国内简直是“过街老鼠”。福特福克斯、别克英朗都栽过跟头——福克斯2018年换三缸后销量暴跌70%,英朗甚至被迫“复活”四缸机救场。
但这次大众Tera的1.0T三缸机有点不一样:115马力+175牛·米扭矩,实测巴西山路拉满4人还能跑90km/h,油耗低到百公里5.2升(一箱油北京到青岛)。大众用上了平衡轴+轻量化设计,比四缸机轻了20-30公斤,巴西媒体试驾后说“像四缸机”。
为什么大众敢冒这个险?
南美消费者对三缸机包容度极高——巴西街头跑的三缸车占比超40%,还能烧乙醇省油钱。反观国内,别克当年三缸英朗月销从3万辆跌到不足5000辆的惨剧历历在目,大众直接说“Tera不引进中国”。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的“市场双标”:用便宜的料,赚稳的钱。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在三缸机上投入的技术优化远超外界想象。1.0T发动机支持双燃料(汽油/乙醇),这在巴西等乙醇燃料普及地区成本优势明显。换言之,大众通过本土化改造,把三缸机的“短板”变成了“长板”。
21万定价是飘了?还是真香警告?
21万买个小三缸SUV,凭啥?
看看配置单就懂了。奥迪A6同款三屏设计(10.25英寸仪表+12.9英寸中控屏)、30色氛围灯、无线充电,直接把科技感拉满。安全配置更是下血本——10个安全气囊(连膝盖气囊都有)、27项驾驶辅助功能,盲点监测和自适应巡航全配齐。这堆配置放在国内,妥妥能叫板20万级国产新能源车。
在巴西卖12-17万,到欧洲涨到21万,大众这是“看人下菜碟”。南美人力成本比中国低30%,再加上三缸机税费优惠,利润空间足够厚。反观欧洲,Model 3起价25万,Tera用低价燃油车抢市场,反而成了“性价比之选”。不能忽视一点,欧洲消费者对小型车接受度高,2024年小型SUV销量占比达38%,而国内仅12%。
说到底,大众的定价策略本质是“成本转移”。巴西工厂生产Tera的模块化成本比欧洲低40%,再加上MQB-A0平台共享零部件(与Polo、T-Cross通用率达70%),成本控制堪称教科书级别。考虑到国内新能源车的价格战(如比亚迪元PLUS仅13万起),Tera若引进降价到9万才有生存空间。
不引进中国?大众怂了还是精了?
大众嘴上说“Tera是为南美量身定制”,但明眼人都懂:国内三缸是雷区,碰不得。2024年国内三缸车销量占比不到5%,消费者宁可加钱买四缸,也不愿当“小白鼠”。
大众正在中国All in电动化——ID.系列去年卖了48万辆,占品牌总销量35%。这时候推燃油车,等于左手打右手。
Tera的轴距仅2566mm,比国内途铠短85mm。而如刚才所说,国内消费者对空间要求苛刻,探歌国产后轴距加长85mm才卖动,Tera原版尺寸根本不够看。可以理解为,大众宁可放弃中国市场,也要保住南美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巴西小型SUV年增速12%,印度市场三缸车占比超50%,这些都是Tera的“舒适区”。
三缸机到底能不能买?
“三缸开三年会不会散架?”这是多人问的。大众把质保延长到5年,巴西实测4年车况还行,但国内老司机还是摇头:“二手车贩子看见三缸就压价”。另一派觉得“21万不如买国产新能源”,续航焦虑党选Tera,科技控选比亚迪。
印度版Tera卖7.8万,欧洲却要21万,这不是“割韭菜”是什么?
相对来看,巴西竞品菲亚特Pulse配置寒酸(仅6气囊、无驾驶辅助),而Tera全系标配10气囊+自适应巡航,形成“技术降维打击”。
大众在拉美市场的品牌溢价远超菲亚特,Tera的德系工艺(如激光焊接车身、空腔注蜡防锈)对当地消费者吸引力巨大。
多说一句,Tera的成败还取决于供应链。巴西工厂与Polo共享零部件,维修成本比竞品低30%,这对价格敏感型市场简直是“杀手锏”。而如刚才所说,优势在国内市场毫无意义——国产车早已实现“配件自由”,换刹车片价格比大众低50%。
传统车企既要吃燃油车老本,又想蹭电动化热度。三缸+高配的策略在南美可能成功,但在中国?大众怕是连试错的勇气都没了。未来的车市,要么像Tera一样“割韭菜”,要么像国产车一样“卷到底”,你看好哪一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