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车圈又被一则消息刷屏了:奔驰的固态电池测试车完成了一场超远距离的实测,从德国一路干到瑞典,跑了1205公里,到终点还剩137公里续航 。这一下,欧美媒体可炸开了锅,不少声音冒出来说欧美固态电池技术已经领先中国20年,甚至断言中国在这个领域要被远远甩开。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今天就好好唠唠。
先说说奔驰这次的测试。这测试车确实牛,装的固态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450瓦时/千克,比常见的锂电池高了四分之一 ,同样的空间能装更多电,续航自然就上去了。奔驰首席技术官更是激动地把这称为“颠覆性突破” 。但咱也得理性看待,这测试车为了跑出好成绩,那可是做了不少“特殊安排”,比如把座椅拆空、底盘铺满实验室级电芯,空调都开到最小,对驾驶员体重也有限制 。说白了,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实验,离真正的量产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在零下10摄氏度的环境里,电池充电功率下降明显,快充功率从350kW降到了280kW ,这说明固态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再看看那些说欧美领先中国20年的言论,简直是无稽之谈。咱们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实力可不弱。就拿宁德时代来说,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老大,人家在固态电池研发上的投入那叫一个大。早在2024年,研发团队人员就超过1000名 。2025年7月30日,宁德时代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规模生产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宁德时代实验室里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 ,比奔驰这次测试的电池能量密度还高。而且宁德时代还在凝聚态技术上取得突破,-30℃低温下容量保持率90% ,直接解决了北方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问题。
除了宁德时代,国内其他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也是多点开花。国轩高科持续加大投入,首条全固态实验线2024年就贯通了 ,2025年5月宣布实验生产线搭建完成,即将进入预量产阶段,还开始装车路测 。他们的“金石”电池良品率达到90%,还通过了针刺、热箱等严苛的安全测试 。还有先导智能,已经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整线产品能柔性适配多种电解质材料体系 ,还和国内外不少行业领军企业达成了设备合作 。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政府也在大力支持固态电池的发展。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文件,明确要推动固态电池标准子体系建设 ;之后,工信部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前沿技术研究 。这些政策为企业的研发和量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如虎添翼。
从专利申请情况也能看出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展潜力。虽然在核心专利数量上中国目前还落后于日本,但在全球专利申请量中,中国占比达30% ,近5年年均增长20.8% ,增速全球第一。这说明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断有新的技术成果涌现。
回过头再看看那些唱衰中国固态电池技术的言论,是不是觉得特别可笑?奔驰这次的测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离量产还有诸多难题要攻克,更别说领先中国20年了。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不仅有技术实力,还有坚定的量产决心和政策支持。等2027年宁德时代等企业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后,市场格局会怎样还说不定呢。到时候,咱们就等着看中国固态电池在全球市场大放异彩,让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闭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