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余承东这波操作真是神来之笔。
不是那种动不动就拿续航、加速一堆数字砸人脸,而是把新车搬到了朗格手表的品鉴会现场。
这招有点意思——像篮球场上本该三分绝杀,结果突然转身背后运球,一下子让全场都懵了。
说实话,这不仅仅是在卖车,更像是在打文化牌。
朗格,那可不是普通手表,是德国钟表界里的“贵族”,每年产量少得跟限量版似的,用金属和工艺堆出来的艺术品。
想象一下,把自己的新车放到这种环境里,不就是在暗示:“看,我家的宝贝,也配得上这种身份标杆。”
听着是不是有点自恋?
但别忘了,有时候自信多一点,世界才会给你更多眼光。
我忍不住倒带几秒:那些工程师们熬夜调试电池管理系统、电控软件反复升级,还有供应链被卡脖子的日子,全都藏在幕后。
技术硬实力撑起品牌底气,可当他们选择抛开枯燥的数据游戏,盯准精神层面的认同感,这胆儿真够大。
在这儿,我看到的是一种战术上的变革——就像NBA教练临场换防,不死板守旧,而是灵活出击。
讲个例子吧,就像梅西踢球,他从不靠花哨晃人炫技,却用精准传球改变比赛走势;余承东团队也是低调狠角色。
他们明白,现在消费者耳朵早被“续航多少公里”“0-100加速几秒”这些老梗轰炸成筛子,再怎么吹也没啥感觉。
所以,他们直接绕过参数坑,从文化认同切入,让产品成为生活态度和身份符号。
这招玩得溜!
顺便提一句,你见过哪些豪华车型光鲜亮丽却服务乱七八糟?
买家心累不已,这锅谁背啊?
网友吐槽做车坑人套路,其实情理之中。
但咱不能因为市场杂草丛生,就把整个田地否定了。
如果连创新表达方式都没有勇气,只能永远当陪跑者。
不然国产品牌哪来的翻身机会?
再聊国潮崛起这个热词。
从手机到服饰,美妆圈,中国品牌越来越擅长讲故事,用文化赋值拉高价格。
这其实是一种软实力输出,也是民族自信心的小火苗。
而汽车业借鉴制表行业经典元素,就是跨界秀肌肉,同时告诉世界:中国制造还能玩转情怀,不只是流水线机器。
这步棋妙在哪?
打开了一扇高级玩家俱乐部的大门,还给其他产业挤出了学习样板:硬件提升之外,更要注重用户体验和文化附加值建设。
当然,说归说,现实依旧冷酷无情。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
如果企业只喊口号、不搞技术改进、不管售后服务,再漂亮的话题营销充其量算噱头。
我倒挺期待,看几年内他们到底能不能让这种高端定位落地成爆款产品——毕竟吹牛皮容易,要拿真材实料赢尊重难如登天。
想到这里,又联想起足球巨星C罗。
他职业生涯不停突破极限,不仅靠脚法吸粉,还靠个人IP打造让粉丝爱他的人格魅力。
同理,一个汽车品牌光拼马力,很快被黑科技甩开;但懂得洞察消费心理,以文化纽带连接客户,那才叫长久计谋。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需要时间沉淀与持续投入,没有捷径走。
年轻人对品质生活追求越来越严苛,高端市场门槛也水涨船高,但正因如此,也给国产豪华腾出空间。
别以为年轻群体只图新鲜刺激,他们更渴望差异化标签、高品质体验,这是新时代消费理念的真实写照。
有趣的是,当我们围观网民吐槽时,会发现大家特别善于放大别人芝麻小事,自家破瓜裂籽却视而不见。
舆论环境虽挑剔,但某种程度上也是鞭策厂商精益求精的一剂猛药。
所以说,这次余承东率队玩的这套戏码,有脑子、有创意,还逼出不少思考角度,比单纯烧钱打广告强太多。
如果以后国内更多豪华车型敢跳舒适区,大胆融合跨界资源,我们或许真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唱响属于自己主旋律,并且唱得够响够久!
下回有人问为什么不像以前晒数据拼速度,你完全可以耍嘴皮:“兄弟,现在流行‘身份+情怀’,铁公鸡可比不过这个套路!”
赢面复杂多了,可正因这样,好戏才刚开始呢!
话又说回来,你觉得呢?
未来几年,这股风潮会不会引发一轮中国造豪华革命?
还是只能昙花一现,被国际巨头轻松碾压?
留言聊聊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