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毒sir财经
宇通客车曾是同行难以逾越的高山,多年稳坐行业霸主之位。
然而,在今年4—5月,销量骤降27.4%、12.35%,当销售数据大幅下滑被披露时,似乎有一丝危险的气息正在蔓延。
这位曾经的行业大佬,如今市占率下滑8%,开始显露出增长的颓势。
反观对手,中通客车在海外攻城略地,销量直接翻倍;金旅客车国内业务猛增长84%,大肆蚕食宇通的市场份额。
在老对手发起猛攻时,客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更让宇通压力倍增。
曾经的销冠王座,开始摇摇欲坠,风雨飘摇。
当宇通客车被按下暂停键,曾经的三足鼎立,正慢慢演变成宇通客车一家的突围之战。
这家曾以稳健著称、蝉联全球销冠多年的企业,为何被突然按下暂停键?
销量的下滑并非偶然,这只是问题长期淤积未得到处理,被引爆后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宇通客车对上级补贴的过度依赖。
国家为了快速推进新能源战略部署,2015年开始对新能源公交车进行补贴。
作为销冠的宇通分到了大块蛋糕,获得巨额利润,补贴曾一度占到其利润的70%。
在完成初步刺激后,国家为了倒逼行业技术造血,补贴开始收缩。
后来,虽然有新能源公交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出,但地主家也没有了余粮。
地方财政支付能力的缩水,让宇通除了应收账款增大,现金流面临考验外,并未取得预期收益。
补贴看似丰厚,其实已然成为鸡肋。在补贴断奶后,宇通的自我成长之路将面临严峻考验。
其次,长期地依赖补贴,让宇通的市场敏感度下降,创新力不足。
随着新能源的推进,技术迭代速度持续加快,宇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的三代电池技术,还没商业化就出现了技术代差,固态电池研发也跟不上步伐。
但竞争对手却总是趁你病要你命,不断升级突破。
比亚迪电池技术与智驾技术一骑绝尘,不断突破;中车的氢燃料电池实现突破,使用成本迅速下探;而中通背靠大树进行动力链优化,降低整车能耗。
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在一众对手的攻击下,宇通曾构筑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
另外,随着客车新势力的崛起,在新老对手夹击下,宇通客车四面楚歌。
先是老对手频繁出招,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
中通客车完成供应链升级后,公交价格下降15%,攻击财政薄弱地区市场软肋。
金龙系的金旅也摆脱困境,成功翻身逆袭。
再看新秀比亚迪,2025年前4月客车增长16%,在客车市场圈下19.61%的自留地。
面对攻势,宇通重金推出的“宇+直服”体系,在缺乏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显得难以招架。
更为严峻的是,宇通利润来源地之一的海外市场,也遭到围猎,4月销量大幅下滑。
国内外市场双双受挫,让宇通陷入销量危机。
这场危机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政策依赖型企业,在衣食无忧下陷入自我发展困局后的必然结果。
回望宇通客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逆袭故事。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1963年,为了满足全省客车维修及部分汽车配件制造的计划需求,成立了宇通客车的前身郑州客车修配厂。
1985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修配厂顺应市场化潮流更名为郑州客车厂,实行厂长负责制,踏上了市场化发展探索之路。
然而,刚学走路总是容易摔倒,开始市场化的客车厂一度经营困难,靠焊防盗门来维持日常经营。
这种困难持续到1991年,直到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研发出了新产品——卧铺车,才实现翻身逆袭。
在困境中蛰伏的郑州客车厂,1993年敏锐锚定国家股改试点的时代风口,正式更名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4年后在 A 股市场完成敲钟上市。
为了给企业持续补血,2000年宇通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关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练就一身屠龙术后的宇通,在上市带来的充足资金加持下,规模持续扩张,四年间其产能增长超三倍。
同时,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催生了强劲需求,宇通客车销量借势迅猛攀升,在2003年成功登上国内客车的销冠宝座。
随后的10年,宇通客车一飞冲天,其大中型客车销量翻了4倍,更是在2011年成为全球产销冠军。
随后几年宇通客车一路狂飙,2012年销售5.1万辆,创下新高,顺利拿下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同年,宇通开始大力发展海外市场,进行双线作战。
2016年,宇通客车国内外市场双双获胜,销量迎来新的巅峰,进入年销7万+的时代。而到此时,其已连续6年销量稳居全球之首。
宇通客车从修理铺到世界冠军,书写了中国客车崛起的传奇,更是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典范。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2017年补贴开始收缩,宇通获得45.9亿元政府补贴,相较2016年近乎腰斩。
补贴的骤降犹如一记重拳,让宇通净利润直接下滑22.62%,客车产销量出现了自2012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可谓是成也补贴,败也补贴。
同时,年营收的下滑,成为刺破增长泡沫的关键一刀,让宇通陷入增长瓶颈,业绩开启持续下行通道。
雪上加霜的是,私家车的普及与高铁网络扩张,改变了中长途出行结构,导致客运需求萎缩。
这种变化,在2020年财报上显得尤其刺眼,相较2016年历史高位,宇通客车利润回落过半,归母净利润更是仅剩一成。
尤为残酷的是,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惊现 5000 万元亏损黑洞,一举终结了自上市以来扣非净利润零亏损的神话。
这场出行革命让中国客车市场陷入持续低迷,也让宇通客车业绩跌至冰点。
在业绩触底后,宇通并未躺平,而是不断寻找破局点。
2021年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30%,并因为海外业务毛利率是国内业务的近两倍,给宇通带来高达44.88亿元的营收。
海外市场的突破,带来整体销售与业绩回暖,让宇通再次迎来春天。
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宇通客车容光焕发,从此开启了持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路。
至2024年,宇通客车营收与净利润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同时,业绩的持续攀升带动股价一路向上,其市值一度达到634亿元。
从曾经绝境求生的逆袭,到如今再陷销量困局。
宇通客车六十年的奋斗历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的辉煌,也折射出了在新挑战下急需突破的困境。
2025年的客车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
宇通能否在这场生死大考中突出重围?关键是看能否突破政策、技术与海外市场这三大困局,完成自我革新。
但可以肯定的是,留给宇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25年,对于宇通客车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三巨头乱战,宇通客车内忧外患。
没有永远的巨头,只有适者生存的幸存者。当鲨鱼池混进鳄鱼,规则就会被重写。
转自:市场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