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

最近这些年,咱们聊起国产车,话题总是绕不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问界的全景智能座舱,感觉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好像就是那么几位选手在轮流出牌。

大家伙儿可能心里也在犯嘀咕,那些咱们印象里很早就开始造车的老牌子,比如奇瑞,这些年好像动静不大,是不是在新能源这波大潮里跟不上了?

就在我们以为它还在默默耕耘的时候,奇瑞突然拿出了一项硬核技术,让整个汽车圈都得重新审视一下这位“老将”。

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这事儿的核心,就是他们捣鼓出来的新一代混动技术,特别是那台发动机,据说能让车子跑上1400公里,而油耗却低得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这到底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还是又一次的宣传噱头呢?

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个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很好理解的词:发动机热效率。

这是衡量一台发动机“省不省油”最关键的指标。

说白了,你给汽车加了100块钱的油,这些油在发动机里燃烧,产生的能量有多少真正用在了驱动车轮往前跑,又有多少变成了没用的热气,从排气管和散热器那里白白浪费掉了。

这个“用在刀刃上”的能量比例,就是热效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开的大部分家用汽油车,这个数字大概在30%到38%之间,也就是说,你加的油,有六七成的能量其实都浪费了。

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而在这个领域里,日本的丰田汽车一直是大家公认的“学霸”,他们花了二十多年的功夫,把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做到了41%,这在当时已经是全球汽车工业的天花板了,很多车企都把它当成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现在,奇瑞公布的数据是,他们量产的第五代混动专用发动机,有效热效率达到了44.5%。

这个数字可能大家听着没啥感觉,就多了几个百分点嘛。

但在发动机这个精密得像艺术品的领域里,热效率每提升0.1个百分点,背后都是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进行成千上万次燃烧实验和结构优化,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这44.5%的量产数据,意味着它已经实实在在地超过了丰田保持多年的纪录。

这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而是能装在你买回家的车上,让你在日常加油时能亲身感受到的技术进步。

至于有些宣传里提到的48%,那是奇瑞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极限数据,可以理解为是他们的技术储备,向全世界证明了“我还能做得更好”。

但他们很实在,没有拿这个实验室数据来忽悠人,而是把已经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的44.5%拿出来,这反而更显出了一个老牌车企的严谨和底气。

光有一颗省油的“心脏”还不够,还得有一副聪明的“筋骨”来配合,才能把省油和动力发挥到极致。

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奇瑞的这套鲲鹏超能混动系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用了一个“3挡变速”的结构。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

很多混动车为了简化设计,用的是单速或者两速的变速器,就像一辆只有一两个档位的自行车。

你在平路上骑可能还行,但一旦遇到上陡坡或者想加速超车,就会感觉要么蹬起来特别费力,要么速度就是上不去。

奇瑞这个3挡混动变速箱,就相当于给这辆“自行车”配齐了低、中、高三个档位。

在城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它就用纯电模式,发动机压根不启动,跟开电车一样安静又省钱;当车速提起来,比如在城市快速路上,它就挂上合适的档位,让发动机在最省油的转速区间工作,直接驱动车轮;而当你跑到高速公路上,需要长时间高速巡航时,它又能挂到最高的3挡,这时候发动机转速可以降得很低,既能保证动力充沛,又能避免发动机因为高转速而“声嘶力竭”,从而实现高速行驶也同样省油。

正是因为有了这套聪明的系统,才能做到官方宣传的那些惊人数据: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能超过1400公里,即便是在电池没电的“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也能低至4.2升。

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1400公里是什么概念?

基本上就是你从北京加满一箱油出发,一路开到上海,可能仪表盘还显示着剩余续航里程。

这对于很多想买新能源车,但又担心节假日高速充电排大队、或者去偏远地方找不到充电桩的朋友来说,无疑是解决了最大的一个心病。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性能数据,奇瑞这次还展现了一个老牌工科企业的细致和周到。

比如他们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

就拿车辆的涉水安全来说,尤其是在南方多雨的地区,很多车主都怕开车过积水路段。

奇瑞的工程师们就专门设计了一套保护方案,给电池和油箱穿上了一层“防护衣”,甚至在关键部位设计了专门的导流孔。

当车辆冲过积水时,强大的水流冲击过来,不会硬生生地撞在关键部件上,而是会被巧妙地引导和分流,大大降低了车辆因涉水而损坏的风险。

这种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关怀,它不一定会被写在最显眼的宣传单上,但却能在关键时刻保护车主的安全。

中国汽车巨头崛起,销量超比亚迪,拿下80国市场-有驾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技术上的优化,有时候还能带来成本的降低,他们通过更巧妙的结构设计,反而让一些部件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还下降了。

这就和那些为了降价而偷偷减少配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奇瑞这次的技术亮剑,其实也是我们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我们买车,一提到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总觉得还是德国、日本的更可靠。

我们的自主品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靠着更高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从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到今天我们聊的奇瑞鲲鹏混动,再到前不久比亚迪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更是把发动机热效率推向了46.06%的新高度。

你会发现,现在在混动技术这个核心赛道上,领跑的选手,已经悄然变成了我们的中国品牌。

它们之间相互竞争,你追我赶,不断刷新着各项技术指标的上限。

这种良性的“内卷”,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这意味着,我们能用越来越实惠的价格,买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好的汽车。

这场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的技术竞赛,正在一步步改写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坚实步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