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城市边界,路灯的光把沥青路面切成几块,像外科医生划开的皮肤。那辆城市SUV正打着哈欠,从市区大胆开进了模糊的荒野,旁边停了一台比亚迪方程豹5,泥巴还没干。司机不是肌肉大叔,也不是随时要征服珠峰的硬汉,只是一位普通中年人,穿着公司发的夹克,后座上丢着孩子的绘本。
这次试驾没有大风大浪,倒是多了点日常的琐碎。如果你是家里买车的人,站在城市和荒野的交界口,是选传统家用轿车,还是让越野车成为新的日常?
再翻翻今年的行业新闻,比亚迪方程豹在2025年10月20日一下子甩出了两款新车:豹5长续航版,售价27到33万;豹8大五座版,豪气一点,38到40万。都挂着插电混动的招牌,底盘用的DMO平台,配备云辇-P悬架,全系标配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过去这套家伙是黑金奢华专属,现在搁在国产叫“普惠”,也算是行业的一次角色转换。
讲到这,我忍不住要用一位老司机的话来打岔:越野车这玩意儿,以前是开出去吃苦受罪,不是接孩子上学。油耗大,车身重,停车难,城里用着就像穿登山鞋去上班。但豹5的逻辑变了——纯电续航210公里,综合续航超过1300公里,号称一周上班都不用碰加油枪。如此一来,越野车终于能翻身做“家用车”,城市和野外的界限模糊到只剩下导航里的一条虚线。
你以前以为越野车只有周末用得上,现在豹5摆明了就是“天天开也没问题。”豹8更直接,干脆把第三排踢出去,第二排弄成零重力座椅,背后装了双开门冰箱,横躺下能做到一米九。露营、带娃、远程办公,一车全包。年轻人倒不真想吃苦,多数人要的是舒服和自由,豹8投其所好,别说露营——我估计有些人刚买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拿来午休当沙发。
智能驾驶也是一大热点。华为ADS 4系统,城里你说开就开,停车自己找车位,复杂路况也能靠它“托底”。技术不再是那些高端品牌的“专利展架”,国产新势力反倒成了先行者。说白了,这东西冷酷得很——不是秀肌肉,而是低调地把“好用”,变成了新标配。
别的不说,云辇-P悬架能抬高140毫米,三把锁,非承载车身,这些“骨头货”,现在连中配都能享受。以前是拼“零件”堆出来的高冷,现在比亚迪想让更多人能摸都摸得着。蔚来、理想往“舒服”上使劲,方程豹却坚持把技术变平易近人——确实有点“不合群”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买越野车的人也变了。过去老是“野汉子带队”,现在是城里有娃家庭下单,想周末拉着孩子去郊区,感受不吹不擂的小确幸。豹8的颜色也懒得抢眼,沙丘棕、雪隐灰,低调但耐看。副驾配了屏幕,AR-HUD,四块屏一起玩,不是为了显高科技,而是图个“贴心省事”。
再看老牌对手,丰田普拉多停产,牧马人价格一路飙涨,国产越野趁虚而入。技术没丢下,价格露骨,配置大方。现在不少“老司机”都在偷着乐:国产的高端越野,终于有勇气和大众聊聊“实惠”。
一旁的政策也补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立了靶子,续航长、四驱的车正是补贴主角,华为的智能驾驶已铺进五十座城市,和比亚迪的车机系统擦出火花,车机和智驾融为一体。比亚迪的9000芯片车机系统,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在智能座舱体验榜上坐了头把交椅——不是靠电池容量,不是喊口号,是整套系统真把驾驶体验做顺了。
豹5和豹8也不是那种“魔改”越野车,没有单纯换块标牌装模作样。他们把城市和野外的鸿沟填平了:普通人开着上班,顺手就能直接出城,甚至一脚油门就能摸到河边泥滩。没有高调的宣传,没有吆喝,就像手术刀切开肉,动作老练,看不到血,却知道“真做事”。
当然,越野既能当家用车,也不是毫无局限。智能化帮忙,但路况再复杂也不是让人都撒手不管。驾驶这东西,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有点敬畏。技术能帮忙,但不能拯救一切。
至于这两辆车,我很难说哪个更适合你——或者说每个人。你多久没认真开过车了?不是堵死在环路上,不是算油耗,而是只为“想往哪就去哪”。城市和荒野不再是选择题,“家用”和“越野”成了多选,车变成了新型工具,而不是“大玩具”。
所以,到底是城里人需要越野,还是越野被城里玩“驯化”成了家用?我们有了技术,有了选择,看上去很聪明,舒服也有了,理智点说,是汽车进化了,还是我们欲望多了?
喜欢开,就是好车吗?家用越野,真能兼得?城乡之间的那条路,未来会不会变得越来越短?
这些问题,比麻烦的案子还要难判。你怎么看?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