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
作者|品牌官
引言:车圈又炸了!华为被曝与红旗牵手,这下八大国有车企全都加入了华为的朋友圈了。
红旗在国内车圈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从国庆阅兵检阅再到成为巴黎奥运会中国队赛时保障用车,红旗不仅代表着中国,更是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超高水平。
它的存在,更是被人们称作是“共和国长子”。成立60多年以来,红旗见证了不少中国工业的历史性时刻。
图源:财联社
但同大多数传统车企一样,面临着新能源转型的难题。8月22日,据财联社报道,华为正式与一汽红旗合作,这个消息让中国车圈再一次沸腾。
国内科技巨头与中国工业“活化石”的组合,很难不让人期待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红旗牵手华为
最强国产豪车要来了?
近期,据财联社报道,一汽红旗将于明年推出“红旗9系”,并且将会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
消息一出,不少人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华为将会联手红旗推出第六“界”,但先前华为BG董事长余承东就曾说过,尚界将会是鸿蒙智行的最后一“界”。
值得注意的是,红旗选择的是华为全栈解决方案(HI模式),也就是说,华为会为红旗提供智驾、座舱、车控等,但主导权仍然掌握在红旗的手中。
也就是说,华为与红旗之间是深度合作,并不是华为将红旗“收入囊中”。
而华为对于红旗来说,扮演着帮助红旗完成新能源转型的重要角色。这几年,华为“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
问界、尊界更是让人看见了国产豪车的希望。,也让传统车企看到了与科技公司合作能够实现技术互补、提升研发效率等好处。
图源:一汽红旗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上半年里,红旗的销量达到了22.5万辆,单月销量甚至突破了5.2万辆。并且,红旗的品牌价值也水涨船高,超过了1410亿元。
但在新能源方面,红旗仍然存在着短板。再加上,红旗的热门车型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尽管有对标迈巴赫、宾利的百万豪车,却没能跑出一个爆款车型。
比如,红旗售价百万的“金葵花”系列,去年全年仅卖出1100辆。而尊界在67天里大定就突破了1万台。
牵手华为,或许是红旗也意识到,单打独斗在这个时代的胜算并不算大,而叠加科技标签,才能更加凸显豪车的“壕”。
同时,即使红旗拥有自研的“司南智驾系统”,但目前司南智驾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在复杂路况响应以及算法迭代速度等方面,在新势力面前并没有什么优势。
在品牌形象上,红旗多年来的历史以及出现的各个场景都会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而华为的加入,能够给红旗带来一丝“活力”,同时也能帮助红旗塑造“高端智能”的形象。
华为与红旗的合作,完美诠释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双向奔赴”。红旗能以最小的风险获得顶尖技术,也能补齐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而对于华为来说,与红旗牵手,能够进一步验证华为智驾在豪华车中的应用,也能巩固华为在智驾赛道中的地位。
六“剑”齐发
华为新品发布会堪比春晚
8月25日下午,华为鸿蒙智行开了新品发布会。两个小时里,介绍了6辆新车,同时,发布会还邀请了“国民女神”刘亦菲。
图源:华为鸿蒙智行发布会
这对于华为粉丝来说无异于是在看春晚。这次的发布会同时公布了全新问界M7和M8、享界S9T、尚界H5,以及改款的智界R7、S7。
虽然尚界的出现让不少消费者沸腾,但此次发布会的重点是在改款智界R7、S7以及全新问界M8身上。据说其他几款车在后续会有独立的发布会。
新款智界R7
新款智界S7
在智界的两车型上,最明显的一个改动就是将LOGO,改成了问界、尊界同款的六边形。同时在价格上做了下调的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本智界是由华为、奇瑞两家企业互相打配合搞研发生产的,但在打配合期间,奇瑞与华为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
比如,华为希望能够掌控产品定义以及智能化全流程,而奇瑞就担心如果这样的话会对自己产生不利。
图源:21财经
甚至还有传闻,奇瑞的某高管就是因为两家企业的矛盾而离职的,但奇瑞也已经回应了情况并不属实。
除此之外,智界S7上市初期,更是遇到了交付难的问题
关于交付难的问题,外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当初奇瑞的超级二工厂处于试生产阶段,导致智界S7的产量跟不上。
同时,奇瑞的另一个高端品牌“星纪元”的定位与智界“撞车”,奇瑞没能很好的平衡这两个品牌。
还有的人说,奇瑞是在帮华为“背锅”,真正的原因是华为的芯片无法跟上。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智界S7交付难的事件,引起了一波退订潮,为了减轻车主怒火,智界官方还要每天给车主200元现金补偿。
图源:懂车帝
而智界的销量也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了。在刚上市的那一个月里,智界的销量破万,但到了今年,智界的销量开始走起了下坡路。7月份的时候仅卖出3950辆。
图源:界面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和奇瑞签下了智界品牌战略2.0合作协议,宣布智界独立,并且会扩充团队成员。
图源:经济观察网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在智界独立后,奇瑞不会干预日常运营,智界团队可以绕过奇瑞内部智界调配资源,而华为团队则继续深度参与研发。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更是曾公开表示,“听华为的就能顺利,不听华为就遇到了挫折。”
就在发布会的17天前,智界R7、S7都开启了小订,预售价分别为26.8万元以及25.8万元。
图源:鸿蒙智行
在发布会之后的1个小时,智界的大定突破了5000台,这也是智界在宣布独立后向市场交出的第一份成绩。
在智界之后便是问界M8的发布了,作为鸿蒙智行的“明星车型”,无论是M7、M8还是M9,在市场上都极受欢迎。
这不,发布会后的两个小时,M8大定就突破了7000台。
得华为者得天下?
国内车企“含华量”超高
曾经,传统车企们认为与华为合作就是把“灵魂”交到对方手中,但到了今天,车企们纷纷寻找华为合作,生怕慢了一步,就离下牌桌不远了。
图源:华为乾崑
8月12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智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汽车已经突破了100万辆。
而车企们之所以会在今天放心把“灵魂”交给华为,都是因为有赛力斯这个成功案例。
图源:富途
2023年,赛力斯从亏损百亿的车企一跃成为车圈的C位。去年,赛力斯的营收狂飙至1451.76亿元,净利润达到了59.46亿元。
图源:网络
然而,在十几年前,赛力斯不过是一个生产A级车的车企,生产出来的车价格都在几万元左右。当时赛力斯也不叫赛力斯,叫小康股份。
就在新能源刚开始火的那几年,赛力斯创始人在美国成立了SF MOTORS,期待着SF MOTORS能成为那只“站在风口上的猪”。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件十分烧钱的项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赛力斯的亏损持续扩大。
但就在2021年的时候,赛力斯遇见了华为。彼时,它们一个是“车圈小白”,一个是“车圈小透明”,所有人都不认为它们的结合能够在车圈掀起什么波澜。
在合作之后,华为深度参与到了新车的设计、研发以及销售,2022年,赛力斯因问界M7在业内一炮而红,紧接着,又推出了M5 EV,市场反响也同样热烈。
图源:格隆汇
这两款车的诞生,直接让赛力斯在2022年的营收同比翻倍,毛利率从6.68%暴涨至14.54%。“科技公司+传统车企=爆款”这一公式也因此得到了验证。
让赛力斯在车圈站稳脚跟的是问界M9,从M9上市以来,M9的热度就没有退减过。去年,价格高达50万的M9卖了15万辆,成为了豪华SUV的销冠。
图源:澎湃新闻
但也正因为赛力斯的逆袭太成功,越来越多的车企寻找华为合作。于此同时,华为选择退出问界。
在去年的7月3日,华为以25亿的价格将问界品牌出售给了赛力斯。这或许与更早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强调“华为不造车”的决策有关。
虽说在赛力斯的逆袭之路中,华为担任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但这也不代表赛力斯在独立后会再次陷入困境。
图源:中国日报网
毕竟,无论是在造车还是智能制造上,赛力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赛力斯研发的智能超级增程系统被评为了第十二届十佳混合动力系统。
写在最后
从赛力斯再到红旗,与华为牵手在车圈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主动寻求与华为的合作,本质上是汽车产业区智能化转型期的一场“生死突围”。
车企们态度的转变,也说明了在如今车圈的游戏规则已经变成了“技术为王”。同时,华为也在这些合作当中,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自己过硬的技术。
2025下半年,国内车圈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将会使得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强大。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