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整合资源减支出十亿,能否打破市场困局?

最近吉利这盘大棋,落子频频,又是腾挪又是换将,简直目不暇接。

要说最让人云里雾里的,莫过于“一个吉利”这番说辞。

闹哪样?

莫非要搞什么合体大戏?

实则不然,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就是吉利觉得往昔摊子铺得太开,品牌如同散沙,现在想把资源拢一块儿,拧成一股绳,与那些新晋势力短兵相接。

用他们自己的话术,便是“时不我与”。

这话倒也实在,毕竟眼下新能源车市,那可是修罗场级别的厮杀,稍有迟疑,怕是直接被扫地出局。

然则,这般雷厉风行的整合,真能奏效吗?

先说说裨益。

资源整合势必能撙节开支,瞧瞧,极氪与领克归并后,研发经费立减十亿,这可不是九牛一毛。

再者,品牌协同也能规避内耗,往昔自家兄弟阋墙,现在众志成城,听起来甚是美妙?

可惜理想丰腴,现实骨感嶙峋。

您想想,两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合二为一要经过多少董事会、股东大会的首肯?

这效率能有多高?

退一步讲,即便明面上归并了,内部利益真能毫厘不爽吗?

团队之间为了攫取资源、跑马圈地,暗中角力,亦非危言耸听。

遑论当下车市瞬息万变,朝秦暮楚,吉利这般庞然大物,掉头转向可不容易。

万一误判了航向,那可就损失惨重了。

吉利整合资源减支出十亿,能否打破市场困局?-有驾

当然,吉利并非对此毫无察觉。

是以他们提出了若干目标,又是要提高营收,又是要削减费用,听起来压力山大。

并且,他们还力倡长期主义,说穿了,就是要成为一家“具备强大制造能力的智能科技企业”。

这话听来略显官腔,但细细咂摸,也颇有几分道理。

时下造车,仅凭营销、靠花头,那定然行不通,终归还是要靠技术、靠品控说话。

吉利积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制造底蕴,还是颇具优势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长期主义也并非灵丹妙药。

现今市场风云诡谲,谁也无法预判未来走向。

吉利能否抗住重压,成功转型,这还真不好说。

归根结底,“一个吉利”能否克竟全功,关键还是看执行力。

能否真正铲除部门藩篱,实现资源共享?

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锚定方向?

能否权衡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

这些问题,都需要吉利自身去作答。

末了,借用吉利自身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时不我与”。

此言,既是策励,也是鞭笞。

至于吉利能否抓住机遇,杀出重围,咱们就坐山观虎斗吧。

毕竟,在这个充斥着变局的时代,谁能笑到最后,还真未可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