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

在高速公路上等待充电的漫长队伍中,新能源车主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今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流量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计,假期日均新能源汽车流量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在G75兰海高速广甘段宝轮服务区,辰女士一家从广州回湖北老家,晚上七点半进入服务区准备充电时,发现已经有十几名车主在排队。 她的电车充电排队号是49号,最终在服务区等了3个小时才充上电,又花了近一个小时充电,全程耗时4小时。

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当天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41.95%,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增长幅度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出行中的渗透率迅速提升。

充电高峰集中在特定时间段。 据预测,9月30日13时充电车辆开始增多,充电高峰出现在22时至24时;10月1日当天从7时开始充电车辆增多,10时至19时出现充电高峰。 这种明显的潮汐式充电特征给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带来巨大压力。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面对激增的充电需求,多地服务区采取了“排队叫号”措施。 有车主反映,在京哈高速服务区充电时排到60多号,花了近四个小时才充上电。 这种情况在进出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广深等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上尤为普遍。

从区域分布看,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的新能源充电桩最为繁忙。 江苏省每天出行的新能源汽车预计超过72万辆,浙江和安徽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充电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充电桩分布不均衡加剧了矛盾。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指出,目前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设置总量不够、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平时使用率低导致运营商建设高速充电桩意愿不强。 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的日常利用率更低,运营商面临“建多了平时亏钱,建少了节假日挨骂”的两难局面。

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在400公里左右,充满一辆车动辄几十分钟到个把小时。 虽然120千瓦的充电桩从20%电量充到80%只需要30分钟,充到100%则需要一个小时,部分车主追求充满电的心理降低了充电桩周转效率。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充电桩故障问题同样影响体验。有车主反映,途经的三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的充电桩都有一个坏的。 不同地区的高速公路充电难题呈现出明显差异。 东部沿海省份充电桩数量较多需求也更大,中西部地区则面临覆盖不足的问题。

在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份,新能源车数量多,充电桩建设相对完善,仍难以满足节假日激增的需求。 这些地区通过增加超充桩、部署移动充电设施等方式尽力缓解压力,排队现象仍然存在。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南等地正在加速充电设施建设。 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充电设施保有量达到40万个以上,湖南省则要求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充电站间隔少于50公里。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充电网络覆盖难度大。 新疆等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有限,有的服务区只有2-4个桩,且可能遇到电力不稳的情况。

区域差异也体现在解决方案上。 江苏电力部门推出“差异化充电引导策略”,在热门服务区鼓励车主充至70%电量即可领取优惠券。 四川则采用移动充电桩这种灵活措施来应对需求激增。 各地正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不同的破解之道。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面对高速充电难题,短期应急措施已开始发挥作用。 多地采用移动充电桩来应对充电需求激增的情况。 充电引导策略是有效的分流手段。 江苏电力部门在热门服务区鼓励车主充至70%电量即可领取优惠券,非热门站点分时段打折,引导“快充快走”、错峰分流。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是中长期根本解决方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能源局已联合发文,要求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停车位总体占小客车停车位的比例达10%。 同时推动充电繁忙服务区开展超充快充设施建设。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华为推出的“液冷超级充电桩”充电5分钟就可行驶100公里。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1秒能充2公里,5分钟就能跑400多公里。引导车主下高速充电是另一种思路。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服务区一面是对着汽车的,另外一面是对着广大乡村的,可借充电机会让车主到周边农村乡镇去玩玩。

车网互动(V2G)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众多电动车的电量加起来相当于一个三峡的年发电量,如果能合理利用,可帮助电网调峰。 同时,利用ETC普及后空闲的人工车道改建“综合能源站”也是增加补能点的可行方案。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高速充电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交通运输部已制定明确目标,到2025年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加密优化。

技术进步将显著改善充电体验。华为、比亚迪等企业推出的超充技术有望在未来3-5年内得到广泛应用。

山东试点的“充电+吃饭”模式让车主充电时去消费,服务区靠此收益补贴充电桩建设。 这种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可提高运营商建设充电设施的积极性。

国庆充电大堵车!1400万电车集体趴窝,补能困局如何破?-有驾

智能管理系统将提高充电效率。交通运输部已开发“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向公众提供高速公路充电设施“随手查”服务。 一些充电平台也应用AI大模型,通过充电桩大数据计算最优充电路线。

未来,随着充电网络更加完善、充电技术持续进步、商业模式不断创新,高速公路充电排队问题有望得到显著缓解。 新能源车将真正实现“跑通”最后一公里,成为无忧的长途出行选择。

展望未来,交通运输部已明确目标:到2025年年底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停车位将占小客车停车位的10% 。 江苏、浙江等地的实践表明,通过超充技术、移动充电设备和智能引导策略的综合应用,充电效率可提升150%。

随着电池技术与充电设施的持续进步,未来三五年内,新能源车在高速上的“充电焦虑”有望大幅缓解。 当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时,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告别“里程焦虑”,成为全民信赖的出行方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