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内卷”,小米和宁德时代在YU7上选择“低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快充电池产品问世,从4C、5C,乃至10C,为了解决消费者的补能焦虑,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充电效率作为重点宣传。

  但汽车行业的“新人”小米却反其道而行之。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作为小米汽车首款SUV,3分钟突破20万台大定,1小时突破28.9万台,引起整个汽车圈哗然。

  作为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重中之重,但与友商们着重强调充电效率不同的是,雷军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续航是最贵的配置”。

  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还是得卷技术创新,还是得卷安全、品质、耐久度”。这句话点明了小米的造车理念——不参与单纯的价格竞争,而是专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

  分版本来看,小米YU7 Max版使用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充电倍率可达5.2C,充电15分钟,可以补能620km;小米YU7 的标准版和Pro版则混装了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续航里程分别可以达到835km与 770 km。

  电池中国了解到,在小米YU7 标准版和Pro版本上,小米汽车在介绍时可能刻意隐藏了充电效率上的优异性能,选择了“适中”指标对外发布。

  以配套YU7标准版和Pro版的神行电池为例,该电池是宁德时代2023年8月发布的全球首款磷酸铁锂快充电池,在宁德时代的数据中,这款产品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400km,还能做到在-10℃的低温环境下,30分钟可以充电80%。

  截至目前,神行电池已经在阿维塔、极氪、极狐等多家车企上大批量配套,且均证明了其极致充电能力。

  而在YU7上,小米汽车仅表示,YU7标准版充电15分钟最长补能里程是465km,Pro版充电15分钟最长补能里程是425km。这也意味着,在YU7上,车主可以花同样的钱,可能会买到充电效率更高的车型。

  小米在YU7充电效率宣传上的保守态度,背后是多重务实考量。对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精准把握是关键因素。

  大部分用户对充电效率的需求虽然迫切,但续航能力才是核心关注点。即使搭载了10C以上的充电技术,实际使用中也常因充电桩稀缺而无法发挥优势。

  小米将充电效率向下“虚标”,这么做的目的,或许是让消费者真切体验到充电“不打折”,也是给消费者一个隐藏惊喜,从而在消费者心中营造更好的口碑。

  这可能是小米汽车成功的原因,不仅选择顶级供应商合作,而且将性能数据“低调”描述。

  “小米进军汽车行业时就下决心从核心技术做起,在技术领域里持续创新。”雷军在YU7上市发布会上强调。

  这种技术至上的理念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反对单纯价格竞争、专注用户价值的观点不谋而合,也与神行电池的初衷一致。

  2023年,宁德时代发布神行电池时,其目的是解决电动汽车的补能焦虑问题。

  当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补能速度已经追赶上人类司机一次性驾车里程,或是一次加油时间时,焦虑也就不会再存在。

  彼时,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表示,动力电池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实现从0到1,引领社会创新,在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创新;二是要推动前沿科技从先锋走向大众,目前电动车的长续航问题基本解决,快速补能成为消费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但电池也需要终端产品来配合,如果没有爆款车型,这些技术也很难被更多消费者使用到。小米SU7和YU7的上市,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宁德时代神行电池装机规模,同时也将引导更多消费者关注和享受快充带来的驾乘体验。

  小米YU7在充电效率上的“低调”,背后或许有诸多考量,但未来消费者的真切体验,或将影响车企之间的快充较量,进而对电池企业真实快充能力带来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