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出了一封《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里面提到国内所有的运营情况都正常,员工的工资福利啥的都没问题。虽然看着挺普通的内部通知,可这消息一出来,却在全世界汽车行业里引起了不少关注和震动。
要理解这封内部信为何如此重要,需看清其背后的两重深意。
第一,这就像是在法律上的一次“主权宣言”一样。公开信里明确说,安世中国是一家依法自主运营的中国公司,所有的运营决策都由中国法定代表人来掌控。信里还特别强调了:员工有权拒绝执行任何没有经过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即使那些指令是通过Outlook、Teams等荷兰总部的系统发来的。这无疑是在法律和实际操作层面,为可能被“切断”的中国业务撑起了一道防火墙。
第二,这实际上就像宣告了一次运营商的“独立自主”。信里特别提到,员工的工资和福利由安世中国自己发放,而不是荷兰总部这么简单直白。这一表态,显然是在回应之前关于“荷兰总部要暂停发放中国员工薪资”的传闻,说明中国区已经做好了独立运营的准备,完全有能力保障员工的权益,也能保障业务的正常进行。
这封内部信一出,基本可以看作是因为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半导体供应链危机正式从暗中较量变成了明面上的对峙。
危机时间线:
到九月底,荷兰政府下达了指令,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整整一年,还限制了闻泰科技股东的权益。
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表达了希望荷兰方面坚持诚信原则的心声;同一天,员工们也受到了荷兰总部发来的法律邮件。
10月17日,安世中国告知客户系统权限将中断,薪资或许会暂停发放;同时,荷兰经济事务大臣也释放出谈判的信号。
10月18日,安世中国发出全体员工的通知,说明国内的日常运营一切都挺顺利。
这封内部信之所以瞬间牵动全球汽车巨头的神经,是因为它证实了最坏的猜想: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已经断裂。
安世半导体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就像汽车的“神经中枢”一样,掌握着那些基础又至关重要的功能。像宝马、大众、福特这样的大牌车企,都依赖他们的产品,不可或缺。
断供带来的连锁影响可是不容小觑啊:荷兰采取措施后,中方也跟着实施出口管制,结果呢?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都在中国,管制一出,它的产品就不能出口,全球的供应就一下子大减,局面变得紧张得很。
车企库存压力挺大的:大众汽车的采购总监说了,芯片剩下的库存顶多也就能撑三周。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发出提醒,要是争议还不解决,欧洲整个汽车产业链至少要停三个月,损失可能得超过200亿欧元,数目挺吓人的。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地缘政治撕裂了全球化的供应链。
靠山是谁?荷兰法院的文件曝光,显示其行动背后其实是受到美国的直接施压。
应对措施非常精准,中方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出口限制,还调整了稀土的出口配额,一连串的组合招数,正好打击到了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全球汽车行业的担忧一下子变成了对荷兰政府的巨大压力,形势紧张得让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在10月17日出来讲话,还说希望能和中国好好谈谈。
安世中国的一封内部信,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全球产业链的脆弱和彼此依赖。它揭示了一个铁的事实:在如今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关键环节一旦出现政治性的断裂,都会在整个体系里引发巨大震荡。这封全员信,不仅是中国企业保持冷静自救的体现,也是对全球产业伙伴的一次重要敲警钟:供应链的稳定,归根结底还得靠合作共赢这个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