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联合发文,名为减税,实为“清场”,车圈大变天

讲真,这两天刷到一个公告,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大部门联手发了个文,讲的是2026年之后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新规矩。诶,你别看这只是个文件,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是写给咱们老百姓看的,这是阎王爷在更新他的生死簿,点名告诉一些车企:你们的阳寿,要尽了。

不装了,摊牌了。过去这些年,新能源车圈就是个大型的修仙名利场。各路神仙妖魔,不管你是真有道行还是纯靠PS,只要喊两句“智能”、“未来”的口号,就能从国家这儿领走一张免税的“修仙资格证”。有了这张证,你哪怕造出来的是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充电宝,消费者也乐呵呵地买单,因为便宜啊,免税啊。这就导致了一个特别魔幻的场景:一堆所谓的插电混动车,纯电续航短得像个笑话,也就够你从小区门口开到菜市场买根葱,然后发动机就开始轰鸣,油耗比同级别的油车还高。这叫什么新能源?这叫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胖子,跑两步就喘,还非说自己是武林高手,典中典了属于是。

三部委联合发文,名为减税,实为“清场”,车圈大变天-有驾
三部委联合发文,名为减税,实为“清场”,车圈大变天-有驾

但现在,天变了。这份公告,就是一道从天而降的紫霄神雷,精准打击的就是这帮“不务正业”的伪修仙者。我们来一条一条看,这雷劈得有多狠。

首先,对插混和增程,也就是所谓的“串并联修仙派”,公告直接划了条生死线:纯电续驶里程,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必须不低于100公里。

100公里。

100公里。

100公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过去那些纯电续航只有50、60公里,纯粹为了骗补贴、蹭绿牌的“压缩毛巾”式车型,可以直接抬走了。它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让一些限牌城市的用户能用更低的成本搞到一张牌照,顺便在加油站体验一下什么叫人生的大起大落。我作为一个也开过早期插混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那个纯电模式,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没了,焦虑感比纯电车主还严重。现在,规矩改了,低于100公里的,直接从《减免税目录》里滚蛋。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更狠的还在后面。公告对亏电油耗,也就是这帮“修仙者”露出凡人真面目时的表现,提出了一个极其变态的要求。简单粗暴地翻译一下:你的车在没电当油车开的时候,油耗必须比同级别最牛逼的油车还要低30%以上。

坏了,菜了。这一下直接把很多车企的底裤都给扒了。之前大家是怎么玩的?大力出奇迹,我车重两吨半,发动机技术一般,没事,我电池给你堆大点,只要在测试工况下能用电跑一段,数据就好看了。现在等于说,裁判不光看你穿着装备怎么打,还要看你脱了装备的裸奔能力。你发动机行不行,你整车能量管理行不行,直接拉出来遛遛。做不到?对不起,你的免税资格,没了。这就好比一个修仙者,你不能光靠法宝厉害,你自身的修为也得过硬,不然天劫一来,法宝碎了,你人也得跟着灰飞烟灭。

三部委联合发文,名为减税,实为“清场”,车圈大变天-有驾

三体人看了这招都得气活了,这是直接的降维打击。过去车企之间还在那儿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搞各种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大家比的是谁更能“整活”。现在国家直接掀了桌子,说你们这些虚的都别玩了,咱们来点实在的,比谁的基本功更扎实。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这个新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至于纯电车,也别高兴得太早。公告对百公里电耗也提了新要求,简单说就是“饭量指标”收紧了。你不能再是个傻快傻快的“电老虎”,你得节能,得高效。这就像要求一个雷电法王,你不但要输出爆炸,蓝耗还得低。这背后考验的是什么?是三电系统,是风阻系数,是轻量化设计,是每一个看不见的细节。这玩意儿,才是真功夫。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一想,还真他妈就是这么回事儿。一个产业初期,鱼龙混杂,群魔乱舞,总得有人站出来当那个“雷电法王”,清理门户。

三部委联合发文,名为减税,实为“清场”,车圈大变天-有驾

这个新规一出,最高兴的是谁?是比亚迪这种本身技术就过硬,DMI技术亏电油耗本来就低得像玄学的企业。他们看了估计心态是“是是是,早就该这么干了”。最难受的是谁?就是那些技术上投机取巧,靠着政策漏洞混日子的二三线品牌。他们的内心独白可能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当然,还有一些合资品牌,之前慢悠悠地搞“油改电”,现在发现连进考场的资格都要没了,估计已经哭晕在厕所。

说到这个油耗,我想起来我楼下那家烧烤店,老板烤的羊肉串比某些车的能量管理都精髓。这帮车企就是欠收拾!

所以你看,所有车企的营销、技术发布、价格战,本质上都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大家都在赌,赌政策,赌用户心智。但真正的竞争法则,从来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法则。政策这只看不见的手,才是最终的裁判。它不会跟你讲道理,它只会设定一个规则,然后冷冷地看着你,要么进化,要么死。

所以别再听那些车企吹什么自动驾驶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什么时候自动驾驶能在中国复杂的道路上精准识别并躲开一个不讲理的“老头乐”,那才叫真的成功了。同样,衡量一个新能源车企牛不牛逼,也别看它发布会PPT做得多漂亮,就看它能不能在2026年之后,还稳稳地待在那个免税名单上。

但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的,说再多花里胡哨的也没用。最终,这个政策的潜台词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它不是为了环保,也不是为了什么技术理想,就是单纯地告诉你:

想拿我的钱,就得按我的规矩来。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