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

最近大家在聊买车的时候,是不是都发现一个现象?

不管你看的是五六万的代步小车,还是二三十万的家用SUV,甚至是上百万的豪华车,好像都绕不开一个名字:比亚迪。

特别是六月份的汽车销量榜单一出来,很多人都有点看蒙了,那个数字确实有点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一个月卖出去三十八万多辆车,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这背后又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咱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整个汽车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不讲那些虚头巴脑的,就实实在在地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来看那个最直观的数字。

2024年6月份,比亚迪的乘用车销量是381,664辆。

这个数字单看可能没什么感觉,我们换个方式来理解。

这相当于平均每天卖出去一万两千多台,一个小时就是五百多台。

也就是说,在你刷一个短视频的功夫,全国就有好几个人成了比亚迪的新车主。

这还不算完,光是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就卖了接近两百万辆车。

这个体量有多大呢?

差不多跟一些我们熟知的国际汽车巨头,比如日产,在全球范围内半年的销量总和一样了。

这就等于说,一个中国品牌,光靠国内市场为主,就干出了一个跨国集团在全球的业绩。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好与坏了,而是整个市场格局可能都要因此发生改变的信号。

光看总数还不够,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把这些销量拆开来看,看看它具体是怎么卖的,都卖给了谁。

这就好比看一场拳击赛,不仅要看最后谁赢了,更要看他是怎么出拳,怎么防守的。

比亚迪的打法,可以说覆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每一拳都打在了对手最难受的地方。

先说最接地气的市场,五到十万这个价位。

过去大家觉得,这个价钱买车,主要就是个代步工具,能遮风挡雨就行,别奢求太多。

但是比亚e迪的海鸥这款小车,一个月就卖了五万多台。

它厉害在哪呢?

它把价格做到了很多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可能优惠完就五万出头,但它给你的东西,却超出了这个价位的传统预期。

比如快充功能,这在以前的同价位小电车上是很少见的,但海鸥给你配上了。

这就解决了很多人最大的一个顾虑,充电慢。

这就好比你只想买个老年机,结果发现有款入门智能机价格差不多,还能视频聊天,那选择就变得很简单了。

这么一来,原来这个级别卖得很好的五菱宏光MINI,一下子就感觉压力巨大。

再往上看,十万到二十万这个区间,这是咱们普通老百姓买家用车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比亚迪在这里放的“大招”是秦和宋这两个家族。

就拿秦家族来说,一个月卖了四万四千多台,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新出的秦L。

这车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官方说在不充电、只用油的情况下,一百公里油耗才2.9升。

这个数字对普通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用车成本大大降低了。

以前大家买日本车,图的就是一个省油,但现在比亚迪告诉你,我的技术能让你更省油,而且车价还更便宜。

秦PLUS的冠军版,价格已经降到了七万块钱以内。

你再回头看看那些合资品牌的同级别轿车,比如凯美瑞、雅阁,优惠完可能还要十七八万。

一边是技术更新、用车成本更低、价格还便宜一半的车,另一边是品牌有历史、但价格高高在上的车,这道选择题,对于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来说,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SUV市场也是一样,宋PLUS和宋PRO这两兄弟,凭借着可油可电、空间大、配置高的优势,直接对本田CR-V和丰田RAV4这些老牌霸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如果说在中低端市场,比亚迪靠的是把好技术用更低的价格普及开来,那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就更值得品味了。

这说明它不只是想做“国民车”,还想在品牌价值上往上走。

比如在三四十万的商务MPV市场,过去别克的GL8几乎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是商务接待的代名词。

但现在,比亚迪旗下的腾势D9,每个月稳定卖出将近一万台,已经能和GL8平起平坐甚至在很多城市超越了它。

D9靠的是什么?

是新能源带来的更安静、更平顺的乘坐体验,以及在后排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上下的功夫。

这证明了一点,只要你的产品力真的过硬,中国消费者是愿意为国产品牌的高端产品买单的。

最让人意外的,可能还是在一百万这个级别。

比亚迪推出的仰望U8,一台售价超过百万的国产越野车,居然能实现月销量几百台甚至一度破千的成绩,这比一些同价位的进口豪华品牌混动车型卖得还好。

这台车能原地掉头,能在水上应急漂浮,这些技术在发布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噱头,但当它真的量产交付,并且被市场接受时,它所代表的意义就远不止是一台车了。

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实力的展示,告诉全世界,中国汽车工业也能造出技术顶尖、充满想象力的产品。

这对于提升整个国产品牌的形象和自信心,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说了这么多现象,那我们不禁要问,比亚迪凭什么能做到这一切?

价格能这么低,技术还这么强,难道它不赚钱吗?

恰恰相反,它的利润还在增长。

这背后的核心秘密,其实是两个词:一个是“全产业链”,一个是“技术研发”。

所谓“全产业链”,用个大白话来解释,就是造车需要的大部分核心零件,比亚迪都能自己生产。

从最上游的电池原材料,到最核心的刀片电池、混动系统、电机、电控,甚至是车规级的芯片,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就好比一个开饭店的,他不仅有自己的厨师,还有自己的菜园子、养猪场、面粉厂,连锅碗瓢盆都是自己厂里造的。

这样一来,成本就能控制到极致,不受外界供应商的限制。

当别人因为某个零件涨价而不得不提高车价时,比亚迪的成本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这给了它在市场上打“价格战”的底气,能用别人亏本的价格来卖车,自己却还有得赚。

另一个就是持续不断的技术投入。

很多人以前对国产车的印象是“堆配置”,就是把各种看得到的功能给你装满。

但现在比亚迪告诉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那些你看不到的技术。

比如前面提到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它能做到那么低的油耗,背后是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管理系统无数次的优化和迭代。

圈内甚至流传一个说法,说有德国的工程师想把秦L的刀片电池拆开研究一下,结果因为电池和车身结合得太紧密、结构太复杂,拆坏了好几台车都没能完整地拆下来。

这个故事真假我们不去考证,但它至少说明,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上,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壁垒,不是别人想模仿就能轻易模仿的。

所以,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果:技术的普及化。

以前,我们觉得最先进的混动技术、最智能的驾驶体验,那是二三十万以上车型的专属。

但现在,比亚迪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这些好东西,普通工薪家庭也完全消费得起。

这不仅仅是在卖一部车,更是在推动一种消费平权的理念。

当技术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人都能享有的日常工具时,它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可能比销量数字本身更加深远。

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现在街上挂着绿色牌照的比亚迪越来越常见,因为它确实在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出行生活。

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有驾
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有驾
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有驾
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有驾
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多款车型霸榜,这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