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盛夏,车主们几乎都逃不过高温炙烤:车里像蒸笼,方向盘烫手,座椅一坐下去就像铁板烧。而在应对这些烦恼时,很多人采取的“应急操作”,其实正悄悄地在伤害你的爱车,甚至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今天就来聊聊夏天开车最容易踩的4个坑,特别是第一个,90%的司机几乎每天都在犯!
误区一:一上车就开空调猛吹,越凉越好?
大多数人一打开车门,迎面而来的热浪让人想立刻跳回空调房,于是下意识地把车启动后空调一键开到底,风量最大、温度最低,以为这样可以快速降温。
但你知道吗?这种做法其实适得其反。车辆在暴晒后,内部温度往往高达六七十度,空气热得发烫,这时直接打开空调制冷,不但降温慢,还会让空调压缩机超负荷运行,时间长了很容易损伤空调系统。
正确的做法是:上车后先打开四个车窗或天窗通风1~2分钟,让车内的热空气自然流通出去,然后再打开空调外循环,风量调大但暂时不要开启制冷。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切换到内循环+制冷模式,这样不但降温更快,还能有效保护空调寿命。
误区二:天气太热,故意降低胎压防爆胎?
夏天一高温,很多车主担心“热胀冷缩”让胎压升高,于是索性提前放掉一部分气,觉得这样可以“防爆胎”。
但事实上,胎压不足比胎压过高更危险!胎压过低会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升高,导致轮胎升温更快、变形更严重,反而更容易出现鼓包、脱层,甚至引发爆胎事故。
正确的方式是:按照厂家建议的标准胎压检查和补气,特别要注意的是——测胎压一定要在轮胎“冷却状态”下进行,也就是车辆静止至少3小时或未行驶超过2公里的情况下。不要凭感觉去调胎压,也别听“老司机”随口一说就擅自改动。
误区三:玻璃水没了,拿自来水凑合用?
炎热天气里开车上路,经常会碰上虫子、尘土糊满挡风玻璃的情况。有些车主图省事,玻璃水用完了,随手就加了点自来水,甚至有人直接倒饮料、凉白开……
这种做法真的是在“自毁车门”!自来水并没有清洁能力,而且其中的矿物质和杂质容易堵塞喷嘴、腐蚀水泵,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喷水系统失灵。
推荐使用正规品牌的玻璃水,尤其是夏季要选择去虫胶能力强、挥发快、不留水痕的专用配方。现在市面上玻璃水也不贵,十几二十块钱一桶,用得安心更放心。
误区四:停车等人不熄火,空调照吹?
这恐怕是夏天最普遍的“享受型操作”——在停车场、路边等人时,车主会懒得熄火,为了不热着自己,空调一路开着,一边吹着冷风,一边玩着手机。
但你知道吗?发动机怠速状态下长时间运转,不仅油耗高,而且容易造成积碳,让油路系统变脏、动力下降。另外,如果车窗紧闭、处于密闭环境中,怠速排放的一氧化碳可能悄悄进入车内,造成中毒风险!
所以,如果短时间停车(比如几分钟),可以留着空调运行。但如果预计超过5分钟以上,还是建议熄火落锁,找个阴凉地等人更安全。真要待在车内吹空调,记得开启外循环通风,避免有害气体在车内积聚。
夏天用车,要记住一句话——“不怕热,就怕你操作不当”。小小的习惯,看似不经意,却可能影响到行车安全、爱车寿命,甚至你和家人的健康。不要图一时凉快、省一点小钱,就拿车辆和安全当赌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