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印钞机”变成了“亏损王”,上汽集团这波起落就像过山车,刺激得让人头皮发麻。2024年全年销量401万辆,少了整整100万台车,这可不只是数字缩水,更是老牌巨头在新能源大潮下的苦苦挣扎。一边是比亚迪、特斯拉攻城略地,一边是自家新能源品牌智己、飞凡扑街,昔日的利润奶牛如今成了“拖油瓶”。
问题摆在眼前:这个“燃油车时代的老师傅”,在新能源时代还能翻身吗?
一、销量狂跌100万,老大哥也扛不住了
2024年对上汽集团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全年销量仅401万辆,同比暴跌20%,直接少卖了100万台车。要知道,这个数字比整个吉利汽车一年的销量还多出30万!
更扎心的是,上汽的两个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单年销量就少了68万台。曾经是“现金奶牛”的它们,现在却成了“利润黑洞”。
净利润从2018年的360亿直接跌到2024年的16.66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达54亿。
这可是曾经每天净赚1个亿的“印钞机”啊!这几年,燃油车市场的颓势和新能源的崛起,似乎正把这位行业巨头推向深渊。
二、为啥不上汽的车不香了?
说到底,上汽的困境就两个字:转型。
在燃油车时代,上汽的大众、通用合资品牌卖得风生水起。
那时候,消费者买车只看“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老三样,省心耐用才是王道。而现在呢?年轻人买车,更关心车机系统是不是鸿蒙、智能驾驶能不能自动泊车,甚至连“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舒适体验都成了标配。
偏偏合资车企在这些领域集体掉队。比亚迪、特斯拉不光技术先进,还直接打起了价格战。20多万就能买到唐DM-i或者Model 3,谁还去看传统燃油车?
合资品牌的价格体系彻底崩盘,上汽苦心经营的燃油车市场顷刻间失守。
三、新能源突围难,智己、飞凡成“扶不起的阿斗”
面对新能源大潮,上汽不是没动作。智己、飞凡这两个新能源品牌早早就摆上了台面,但市场表现却让人直摇头。
比如智己L7,顶着40万的高价要对标蔚来ET7,结果月销量只有三位数;飞凡R7刚上市就遇上降价潮,销量还不如自家荣威。
这种“认真做笔记却总考不好的学生”,急得上汽内部估计也抓耳挠腮。
反观比亚迪,汉EV、秦PLUS车型款款爆单,而上汽的新能源产品却像被市场遗忘了一样。这种差距,不只是产品力的问题,更是品牌认知和市场节奏的全面失控。
四、自救三板斧:抱华为大腿、价格战、出海搏命
当然,上汽也不甘坐以待毙。为了自救,它掏出了三板斧:
1. 抱华为大腿:推出“SAIC尚界”品牌,把鸿蒙系统装进车机,试图追赶智能化的潮流。
2. 价格战:别克E5直接杀到16万区间,比同级车型便宜好几万,意图重塑市场份额。
3. 出海搏命:MG品牌在欧洲市场卖得风生水起,2024年出口量占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虽然这些措施看起来动作很大,但效果如何还得打个问号。毕竟,这些“急转弯”操作既要防侧翻,又得盯着后视镜里的追兵——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新玩家可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
从巅峰年销量700万,到如今的401万,上汽集团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资源,在新能源时代却成了负担;曾经的利润奶牛,如今也变成了亏损的拖累。但话说回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汽手里握着千亿现金储备,头顶“国家队”光环,说它没机会东山再起也不公平。
只是,时间不等人,比亚迪的销量已经直逼400万辆,新势力们一个月一款新车的节奏,都在逼着上汽加速追赶。
你觉得,这位“燃油车时代的老师傅”,还能重新找到方向,杀回赛道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