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咱们都挺熟悉的那个宝骏汽车,要和华为一起推出一款新车了,叫“华境S”。
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都有点懵。
宝骏,不就是那个造五菱宏光神车、宝骏730、宝骏510的厂家吗?
他们家的车,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价格实惠、皮实耐用,是很多普通家庭的第一辆车。
可这次,他们要搞的是一款六座的高端智能SUV,全身上下都装满了华为最顶尖的技术,听起来就跟咱们平时认识的宝骏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常去的那家经济实惠的家常菜馆,突然有一天宣布请来了国宴大厨,要开始卖佛跳墙了,你肯定会好奇,这菜能做好吗?
价格我能接受吗?
这还是原来的那个馆子吗?
咱们先看看这辆华境S到底有多“高端”。
根据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这车可以说是把华为的看家本领都给搬上来了。
首先是鸿蒙智能座舱,这个用过华为手机或者其他产品的朋友应该不陌生,特点就是反应快、操作顺滑,而且能和你的手机、手表这些设备无缝连接,体验感非常好,在现在的汽车车机系统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
然后是华为的ADS 4.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可是个重头戏。
简单来说,这个系统非常厉害,它不太依赖高精度地图,主要靠车子自己带的摄像头和雷达来感知路况,就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里实现类似“自动驾驶”的领航辅助功能,比如自动跟车、超车、进出匝道等等。
可以说,这辆车的“大脑”和“眼睛”,基本上都是华为提供的。
除此之外,还有华为的灵犀动力系统和神炼电池,这些都是关乎新能源车性能和续航的核心技术。
这么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当一辆车最核心、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的部分全都来自华为时,这辆车我们应该叫它“宝骏”,还是“装在宝骏壳子里的华为车”呢?
这其实是很多和华为合作的传统车企都面临的一个甜蜜的烦恼。
好处显而易见,对于宝骏来说,自己从头开始研发这么一套复杂的智能系统,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投入的资金更是个无底洞,而且最后做出来的效果还不一定有华为的好。
现在直接拿来用,等于是一下子就站到了智能汽车技术的最前沿,走了个超级捷径。
但坏处也同样明显,那就是自己的品牌可能会被削弱。
大家买车的时候,可能心里想的是“我要买那辆有华为智驾的车”,而不是“我要买一辆宝骏车”。
长此以往,宝骏会不会慢慢变成一个只负责生产和组装的工厂,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你看现在市面上的问界汽车,很多人都直接叫它“华为汽车”,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华为品牌的强大号召力。
宝骏这次,是不是也想复制这条路,就很难说了。
除了技术上的讨论,这辆车本身的设计也有一些值得说道的地方。
比如,厂家宣传说内饰用了一种叫“竹纤维”的环保材料。
很多人一听这个就犯嘀咕了,用竹子来造车,这靠谱吗?
下雨天会不会泡坏了?
时间长了会不会长虫子或者发霉?
其实大家可以放宽心,这里说的“竹纤维”可不是把咱们夏天睡的竹凉席直接搬到车里。
它是一种经过现代化工业技术处理过的新型复合材料,就像碳纤维一样。
它保留了竹子本身环保、可再生的优点,但在强度、耐用度、防火防潮性能上,都必须通过汽车行业非常严格的标准检测,安全性是肯定有保障的。
用这种材料,更多的是传递一种健康、环保的理念,也能让车里的感觉和那些千篇一律的塑料、皮革内饰区别开来,算是一个挺有新意的尝试。
再来看看它的座位布局,是2+2+2的六座设计。
现在很多主打家庭用户的车,像理想汽车,都喜欢做七座。
所以有人就觉得,六座是不是有点不够用,显得小气了。
其实这得看家庭的实际需求。
七座车的优势是能坐更多人,极限情况下能解决全家老小一起出行的刚需。
但它的缺点是,第三排空间通常比较小,坐着不舒服,而且进出也不方便。
而六座车,特别是第二排是两个独立座椅的设计,就完全是另一种思路了。
它牺牲了一个座位,换来的是第二排乘客极高的乘坐舒适度,空间宽敞,跟坐飞机商务舱似的,同时进出第三排也变得非常轻松。
对于那些家里是四口或者五口人,偶尔需要带上老人的家庭来说,六座的舒适性体验其实比七座的“多一个座位”要来得更实在。
所以,六座还是七座,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定位不同,看华境S想吸引的是哪部分客户了。
说了这么多,咱们绕回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一个一直走亲民路线的品牌,突然推出一款高科技、高定位、高价格的产品,能成功吗?
这确实是宝骏面临的最大挑战。
汽车消费,品牌形象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以前的宝骏车主,看中的是它的性价比,花不多的钱办大事。
现在华境S的价格肯定不会便宜,这些老用户可能就不会考虑了。
而那些本来就打算花二三十万甚至更多钱买高端智能汽车的消费者,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理想、蔚来这些一开始就定位高端的品牌,心里可能会犯嘀咕:“宝骏造的高端车,质量、服务能跟得上吗?”所以,华境S面临的局面就是,既要说服老用户接受它的新身价,又要让新用户相信它的新实力,这个难度可不小。
总的来看,宝骏和华为的这次合作,更像是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一场重要转型战役。
面对如今汽车行业“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趋势,传统车企如果不变革,就可能被淘汰。
自己研发智能技术太慢,那就找一个最强的合作伙伴,这是最现实的选择。
华境S这辆车,就是他们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张答卷写得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
等年底发布会,实车亮相,价格公布之后,一切就都明了了。
如果它能在保证华为技术体验的同时,给出一个足够有诚意的价格,并且在做工、用料、售后服务这些传统强项上保持水准,那它或许真的能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实现品牌的跃升。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华为的技术堆砌起来,定价又过高,那这场高端梦恐怕就很难实现了。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光有噱头是远远不够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