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重庆千里科技向港交所递表的消息,在智能出行圈炸了锅——这距离奔驰拿下力帆控股3%股份还不到一个月,这家老牌车企的资本动作简直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
但要说这背后最关键的变量,得是那个叫印奇的男人。2024年他带着19.91%的股份入主当董事长时,很多人就猜:这位清华姚班出身、把旷视科技做成AI独角兽的大佬,要给传统制造业“换脑子”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印奇一来就给公司改了名,从“力帆科技”变成“千里科技”,还搞出个叫“AFARI”的新品牌,字母里都藏着“AI赴远方”的野心。
更狠的是搭团队,副主席鲍毅懂资本,总裁周宗成深耕制造20年,联席总裁王军玩了30年智能汽车,这不就是“AI技术、制造业老兵、资本高手”的黄金三角吗?
说实话,这种组合在行业里太少见了,纯智驾公司缺制造根基,传统车企又缺AI思维,千里科技刚好把两边的长板凑齐了。
资本端更是硬气。吉利既是最大客户又是最大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光采购就占了29.7%,收入占比也有33.2%,这相当于给转型垫了块安全垫。
而奔驰的入股更有讲究,毕竟它在全球市场的资源,说不定能帮千里科技的智驾方案敲开国际大门。
要知道,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当年可是从摩托车起家的民营车企标杆,后来因经营不善破产重整,是吉利和重庆政府拉了一把。
现在有AI大佬掌舵、双巨头护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起死回生”,而是要换赛道重新起跑了。
研发烧4亿仍亏3亿,千里科技的智驾转型难在哪?
没人否认千里科技转型的决心——研发投入从2022年的9070万飙到2024年的4.07亿,2025年上半年就砸了2.88亿,这花钱的架势堪比纯智驾初创公司。
但账本也很现实:2023年亏2.62亿,2024年亏3.29亿,2025年上半年还亏着1.16亿,而且85%的收入仍靠汽车和摩托车这些传统业务。
不过细琢磨就会发现,它的转型不是“空中楼阁”。传统业务里藏着宝贝——和吉利联合搞的睿蓝汽车,把换电做到了“亲民价”。
睿蓝7车电分离后才8万,40秒就能换好电,背后的水晶平台能适配轿车、SUV好几种车型,合作的易易互联已经建了450多座换电站。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换电生态刚好能和新搞的智驾技术搭着来。
比如它的RLM智能驾驶模型能覆盖L2到L4级,AGIL3级的智能座舱更是业界头一份,要是能和睿蓝的换电车型深度融合,说不定能搞出差异化优势。
但话说回来,转型哪有没阵痛的?最大的坎还是对吉利的依赖。
虽然采购和收入占比从50%降到了30%左右,但依然是“一家独大”。
而且智驾技术再牛,也得落地变现才行。好在千里科技已经拿到49款车型设计订单,8款都量产了,还联合吉利、路特斯搞了个“千里智驾”公司专攻技术落地。
个人觉得,它现在就像踩在“传统业务托底”和“新技术冲锋”的平衡点上,研发烧钱是必须的,但能不能让智驾方案尽快在更多车型上跑起来,才是决定上市后能不能“千里奔袭”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