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那套“监护模式”,颇有几分意思。
陶琳在微博上吆喝,说是给那些刚摸方向盘的雏儿准备的,老爹老娘们不放心,可以远程遥控车速。
这味儿,像极了小时候,我妈偷偷摸摸翻我书包,检查小纸条,瞬间爷青回。
不过,这事儿细琢磨,车是物件,但“管束”这事儿,界限在哪儿才算妥帖?
先聊聊这功能本身。
限速、减缓提速,还能激活一堆安全辅助,晚上过了子时用这车,手机立马收到告警,听着好像能抚平老父母那颗悬着的心。
毕竟,谁家崽儿刚开车,不得揪着心?
可反过来一想,这不就是电子镣铐吗?
有人嚷嚷,现如今,安全才是王道。
车企这么搞,也是为大伙儿着想。
毕竟,马路又不是自家地盘,谨慎驾驶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飙车出事,害人害己。
这话不假,可咱是不是太倚重“约束”的手段了?
与寻常认知相悖,不少新晋司机,拿到本本后,反而更如履薄冰。
他们心知肚明,车不是玩具,是肩上的担子。
再说了,现在的驾校,安全课也抓得挺紧的。
与其靠技术手段去“堵”,倒不如从根儿上加强安全意识的培植。
换个视角瞅瞅,这“监护模式”,是不是也暴露了咱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信任赤字?
父母不信孩子,学校不信学生,老板不信伙计……好像只有攥得死死的,才能安心。
只是,这种“掌控”真能奏效?
抑或只会适得其反,激起叛逆心?
当然,特斯拉这般操作,也有它的生意经。
如今车市厮杀得这么惨烈,多个“噱头”,就能多招揽些顾客。
况且,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向来一掷千金。
所以,这功能一上线,肯定不乏拥趸。
然而,单凭技术手段,就能涤荡所有痼疾?
恐怕没那么简单。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祸根归咎于“孩子不听招呼”、“安全意识薄弱”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面的症结?
譬如,我们的交通脉络是否足够安全?
我们的驾驶员培训是否足够精进?
我们的社会风气是否过于看重“飞黄腾达”,而忽略了“安稳顺遂”?
不妨借鉴一下他山之石。
有些国度,对新手司机有更严苛的条框,诸如实习期更长,谢绝上高速等等。
这些规矩,不是仰仗技术手段实现的,而是仰仗法律条文和铁腕执法。
究其根本,安全驾驶,靠的不是“钳制”,而是“担当”。
是驾驶员对自身、对旁人、对社会的责任。
这种责任感,不是靠车企的软件升级就能达成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涵养的。
忆往昔,老爹老妈总想辖制我,生怕我误入歧途。
可真正让我不走歪路的,不是他们日记本上的评语,而是他们身体力行的垂范。
再回到特斯拉这个“监护模式”,或许它能缓解眼下的困顿,却无法根除病灶。
真正的安全,不是靠“锁死”方向盘,而是靠紧握心中的那份责任。
而这份责任,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幼濡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