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万起,128公里纯电续航,2148公里满油满电:比亚迪秦L这三个数字,为什么让轩逸朗逸车主连夜算起了用车成本?
上周去服务区加油,旁边一台秦L车主跟我闲聊。他说前两个月刚提的车,到现在油箱还剩大半,每天上下班40公里通勤全靠充电。我随口问了句:“一个月油费多少?”他想了想:“还真没怎么加过油,充电的话,一周十来块钱吧。”我开的日系轿车,光油费一个月就得五六百。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4S店的销售最近总唉声叹气了。
开了十几年车,见证过太多所谓的“颠覆”。但这次秦L的新动作,确实让我这个老司机琢磨了好几天。
补贴后9.28万起步,纯电续航直接蹿到128公里。算笔账就明白了——普通上班族每天通勤三四十公里,充一次电撑一周不成问题。按家用电6毛一度算,每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钱。那些还在烧油的同价位车型,每公里至少五六毛,这差距摆在那儿。
满油满电能跑2148公里。我翻了下地图,北京到广州差不多2300公里。除了进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点吃的,基本不用为能源补给发愁。去年国庆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加油的场面,现在想起来还挺闹心。
数据漂亮是一回事,实际开起来又是另一回事。第五代DM技术说白了就是车子自己会琢磨:现在该用电还是该用油,什么时候回收能量最划算。亏电油耗能压到2.79升,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老款车主通过OTA升级,油耗还能再降到2.6升——这种做法在业内不多见。
省油省电固然重要,开着舒不舒服更关键。新款加的电子怀挡,原本是高端车型的配置。这玩意儿的好处?换挡时手不用离开方向盘,遇到突发状况反应更快。而且中控台腾出的空间,能多放不少杂物。
智能驾驶这块,新增的“危险加塞提醒”倒是挺实用。开过车的都懂,最怕那种突然从旁边窜过来的车。系统要是能提前预警,至少多一层保障。“通行效率优先”功能说得直白点,就是在堵车时跟车跟得更灵活,不会像某些辅助驾驶那样死板。
停车功能宣称覆盖300多种场景。“车外语音播报”这个细节值得一提——用手机遥控泊车时,车子会提醒周围行人注意。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往往最见厂家的用心程度。
车机互联这块,手机导航直接拖到车机上,音乐会员无缝接续,这些功能终于让人觉得不是摆设了。至于K歌、游戏这类娱乐功能,带孩子跑长途时或许能派上用场,平时嘛,见仁见智。
后排空间和后备厢该有的都有。轴距2790毫米,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不算挤。后备厢常规450升,座椅放倒能扩到1100升以上,周末带家人出去露营,装备塞得下。隔音做得也还行,高速上噪音比老款降了几个分贝,车里说话不用扯着嗓子喊。
同价位其他品牌的插混车型,要么续航短,要么油耗高,要么价格贵。合资燃油车就更尴尬了——十万出头,除了品牌情怀,还能拿什么说事?
前两天在小区停车场碰到个邻居,刚提了台秦L。聊起来才知道,他原本看中的是台合资品牌,最后算完账改了主意。他说了句话:“现在这个价位,还烧纯油的车,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市场的风向,大抵如此。那些曾经占据销量榜前列的燃油车,或许该想想下一步怎么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