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去汽车展会看车,是不是越来越像去看一场“设计秀”了?
以前大家关注的无非就是动力、配置、价格,讲究点的看个内饰用料,但如今,“美学”成了每一辆新车的必修课。
星途ET5这次在成都车展的亮相,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新鲜感?
咱们不妨好好琢磨琢磨。
为什么一个SUV,能被人说成像“艺术品”?
这是不是有点夸张?
其实你要真站在车前看一看,星途ET5的确和一般的国产SUV不太一个样子。
你是不是常常在一些所谓“中国风”的车上,看到京剧脸谱、祥云,搞得好像穿越回唐朝?
这些元素说实话,看几次就腻了,甚至有点尴尬——车是现代的,元素却还是老一套,像是给西服配上大红花。
可是,星途ET5这次走的路子不一样,它不是把“中国元素”贴一贴,而是把“东方味儿”直接融进骨子里了。
车的长相到底能不能代表一种文化?
你如果细看星途ET5的外观,会发现它并没有拿一些传统符号堆砌,而是玩了一种“神韵”。
前脸的X-SHAPE,据说灵感是从“太和殿”弄来的黄金比例,车身的流线则像是“和田玉”被时光抚摸过,温润又饱满。
你想想,一块玉的质感,用在汽车身上,是啥感觉?
它不是冷冰冰的金属,而是有种温度和情绪的东西。
车头那道“星翼灯带”更厉害,灵感是浩瀚星轨——这就有点意思了,不再是亮灯那么简单,而是像夜空画了一道银河。
你说,这样融合自然和东方美学,是不是比单纯贴几朵祥云高明得多?
不用传统元素,那“东方美”到底咋体现?
其实东方美学,很多时候讲究“意境”。
西方常常追求线条、力量、机械感,东方更爱讲“温润”、“灵动”、“留白”,有点诗意的感觉。
星途ET5这次把“风的动势、玉的温润、贝的高雅、星的璀璨”揉在一起,你不说这是车,光看那设计稿,像一幅画。
车身侧面那种流动感,像是风吹过水面,线条收得很克制,但又不失存在感。
你看那些欧洲豪车,设计都特别强烈,锋利又硬朗,而咱们这次走“柔、润、雅”的路子,是不是一种自信?
咱们终于不用去模仿别人,而是能说,“这就是我自己的味道”。
有人说,“车不就是个交通工具吗,搞那么多花里胡哨干啥?”其实现在的车,远不止是工具。
你会发现,很多人买车其实是买一种“自我表达”。
你想选一辆有态度、有温度的车,结果一转头发现一水儿的“塑料感”,那心里肯定没啥波澜。
但如果一辆车能够让你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气质”,那它就不仅仅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了。
星途ET5这次的设计,正好踩中了年轻人对“审美”和“文化认同”的需求。
再说内饰。
现在很多车,一进车门就是大屏幕,数字化、智能化,看起来“科技感”爆棚。
可问题是,这种“科技感”有时候很冷漠。
你见过有些车的内饰,像是医院的手术室,一点生活气息都没有。
星途ET5这次做内饰,明显是想把“科技”和“人情味儿”结合起来。
三联屏布局,大气不说,还做了很多细节上的巧思。
比如门把手的线条,是从“飞檐翘角”借来的,实体按键像“筒瓦”,木纹饰板温润,整个车厢就像是一个雅致的客厅。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奢侈感?
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豪华,而是一种让人坐进去就不想出来的舒适。
设计好看归好看,智能体验到底够不够用?
现在都在谈AI、智能座舱,谁家芯片更强,谁家语音更聪明。
你如果关注下,这次星途ET5用的是高通8255芯片,配双系统能随时切换,流畅度不用担心。
厉害的是AI座舱,讯飞星火和DeepSeek联合打造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实现情感交互、出行搭子、AI用车助手这些功能。
你是不是有时候希望车能听懂你的“废话”?
比如没事聊聊天、问问天气、甚至吐槽两句,结果很多车的语音系统只能机械地回答你几句话,完全没有“陪伴感”。
这次他们号称是“能懂人话”的AI,会不会真的把汽车变成一个有灵魂的伙伴?
听觉体验也不能忽略。
你如果是个音乐发烧友,估计会对21扬声器的伯牙之音很感兴趣。
车里支持7.1.4 AI全景声,开车的时候就像在听小型音乐会。
你想想,堵车的时候不仅能安静地听歌,还能有环绕立体声,是不是能小小地治愈一下日常的烦闷?
说到这,你会不会想,为什么国产车这些年越来越敢玩设计,越来越敢表达自己的文化?
其实很简单,过去我们的汽车工业一直在追赶,什么技术领先、什么外观流行,基本都是照着欧美日的样式来。
那时候讲究的是“功能为主”,设计只是点缀。
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终于敢于拿自己的文化做底色,不用再担心被说成“土”或者“模仿”。
车企愿意花时间琢磨设计、研究审美,甚至连“美学哲学”都能说出一套,这种底气其实是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变化的直接反映。
那你也许会问,这种车,最终能不能让大多数人喜欢?
会不会只是小众的审美、少数人的发烧?
我觉得,这种担忧其实没太大必要。
你看现在的年轻人,谁不想在车上找到点个人标签?
过去买一辆车就是能开就行,现在大家都愿意多花几分钟研究一套好看的设计,甚至愿意为“美”买单。
再说,星途ET5并不是那种“奇形怪状”的设计,而是把东方的温润和现代的科技做了平衡,你不会觉得突兀,更不会觉得做作。
这种“有温度的设计”,其实比那些一味追求冷艳、机械的造型更容易被接受。
当然,车好看是一回事,开起来怎么样是另一回事。
现在很多厂商都喜欢用“美学”吸引眼球,但你要是动力、底盘、空间、舒适性跟不上,最终还是落了空。
说到底,车还是要好开、好用、好坐。
你如果去车展试驾一下星途ET5,发现它底盘扎实,动力充沛,空间宽敞,那这套“美学哲学”才算有了落地的基础。
美学不是堆砌装饰,而是用设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是花哨没用。
还有一点,设计上的“东方美学”是不是会让海外用户喜欢?
我们都说“走出去”,可国外用户能不能买账?
其实你看现在的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海外用户也在追求独特、有文化气息的产品。
中国的设计如果能做到国际范儿,又不失自家底色,谁说不能赢得全球用户?
你看日韩的车,很多设计就是源自本土文化,大家反而觉得新鲜。
中国车若能把“东方美”做到骨子里,把“现代科技”做到极致,那就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美学自信和技术创新,这才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底气。
讲到这,有人会觉得,车企是不是有点“过度营销”了?
什么自然永恒啊、星轨之美啊,听起来好像有点玄乎。
其实你要想明白,设计从来都是“表达”,不是“炫技”。
真正好的设计,能让人一眼记住,也能让人用得舒服;它不是要让所有人都懂设计师的“哲学”,而是让每一个用户感受到那种“温度”。
你要是觉得一个车的设计能让你产生情感,那它就是成功的,不管是不是懂设计背后的“意境”。
现在的汽车行业,其实已经不是“堆参数”的游戏了,大家都在比谁更懂用户、谁更懂生活。
星途ET5这次的表现,正好提醒了我们:汽车不仅仅是科技的产物,更是文化的表达。
我们在技术赛道上追赶世界,在美学赛场上也可以自成一派。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进步?
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骄傲?
最后,成都车展的灯光下,星途ET5闪耀的那一刻,可能有人觉得是“高调”,有人觉得是“自信”。
可你要是真心去体会,会发现,这其实是中国汽车设计的一个新开始。
我们终于不用再“追随”,而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审美故事。
车展看车,看到的不仅是车,更是我们能不能“把美焊进DNA”,把“自信写进轮胎”。
汽车,是生活的延伸,也是文化的舞台。
你觉得,这样的车,是不是离你更近了?
是不是能让你有点小小的骄傲?
星途ET5,也许就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一步,好看、好用、有温度,这才是汽车该有的样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