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

宝马第六代X5要上增程了?德国人真被“打脸”了?

你敢信吗?那个十年前把增程i3 REx默默停产的宝马,如今要给全球销量担当——第六代X5装上增程系统。不是概念,不是试水,是实打实要量产。消息一出,多少当年喊着“增程落后”的人,手里的咖啡差点没端稳。

我第一反应也不是惊讶,而是笑。这哪是技术倒退?这是德国工程师终于低头看路了。别再扯什么“技术纯洁性”,老百姓要的是能跑长途不焦虑、充电不方便也能安心开的车。理想L系列卖爆了,赛力斯问界火出圈了,连大众都悄悄立项增程项目了——市场早就投票了,宝马只是姗姗来迟地举起了手。

增程,到底是不是“开倒车”?

先说清楚,增程式电动车(EREV)的本质是“电驱为主,油为辅”。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动力输出全靠电机。这和丰田THS、本田i-MMD那种发动机既能驱动又能发电的混动系统有本质区别。

有人骂它“脱裤子放屁”:既然都有油箱了,为啥不直接用混动?但问题恰恰在这里:增程结构简单、成本可控、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纯电。没有变速箱顿挫,没有动力切换的突兀感,一脚电门下去,安静、平顺、有力。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我自己试驾过理想L8,哪怕是在零下15℃的东北冬天,电量掉得飞快,但它那台1.5T增程器一启动,空调照样吹热风,续航照样稳稳续上。服务区别人排队充电两小时,我加个油五分钟走人。你说谁更“实用”?

宝马这次,可不是来玩票的

宝马的增程回归,最值得玩味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

根据现有信息,第六代X5的增程系统将基于采埃孚最新开发的eRE+平台打造。这个平台很聪明:用一套行星齿轮组整合发电机、驱动电机和逆变器,模块化设计,适配不同轴距和驱动形式。最关键的是,发动机可以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发电,效率拉满,油耗压低。

而且,宝马已经和宁德时代联手开发专用电池包。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是拿现成的纯电平台改一改就出街,而是从底层重新设计能量管理系统,确保油、电、热三者的协同最优。

这背后是实打实的研发投入。这不是“抄理想作业”,而是德国人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高端增程的技术标准。

为什么是现在?因为现实太骨感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我们总以为欧美电动化走得快,其实不然。我在德国朋友家待过一阵,他买了ID.4,结果小区充电桩排期一年半。高速公路上充电桩少不说,还经常坏。有一次他从慕尼黑去汉堡,中途充了三次电,花了四个多小时——而油车只需要五小时直达。

电网分裂、电价波动、地广人稀、基建滞后——这些才是欧美市场的真相。中国能在短短几年建起百万级充电桩网络,是因为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欧洲?光是审批一个充电站,就得扯皮两年。

所以宝马必须面对现实:在纯电基础设施没跟上前,增程是唯一能让用户“无忧出行”的方案。尤其对X5这种常年跑长途、跨城际的中大型SUV来说,续航焦虑是致命伤。

理想的成功,真的能复制吗?

说到增程,绕不开理想。从理想ONE被群嘲“工业垃圾”,到L9号称“500万内最好SUV”,理想用销量打了所有人的脸。

关键在哪?精准洞察用户痛点:奶爸群体要空间、要舒适、要智能座舱,但最怕趴窝。理想直接告诉你:“没电?加油就行。”就这么简单粗暴,却击中了90%家庭用户的软肋。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我认识一位杭州的理想车主,程序员,每周开车回绍兴老家。他说:“我不在乎技术多先进,我只在乎老婆孩子能在车上安稳睡觉,不用中途找桩充电。”这话朴实,但真实。

现在回头看,理想的成功不是技术胜利,是用户思维的胜利。而宝马这次跟进,本质上也是从“工程师思维”转向“用户思维”的标志。

增程VS插混,谁更香?

咱们拿几款主流技术路线比一比:

车型/技术 增程(如理想L8) 插电混动(如比亚迪DM-i) 纯电(如特斯拉Model Y)

驾驶平顺性 ⭐⭐⭐⭐⭐(全程电驱) ⭐⭐⭐☆(有发动机介入) ⭐⭐⭐⭐⭐

续航焦虑 ⭐⭐⭐⭐☆(加油即走) ⭐⭐⭐⭐☆(加油即走) ⭐⭐(依赖充电桩)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使用成本 ⭐⭐⭐(市区用电便宜) ⭐⭐⭐⭐(高速更省油) ⭐⭐⭐⭐⭐(电费极低)

结构复杂度 ⭐⭐⭐⭐(无变速箱) ⭐⭐☆(有机械传动) ⭐⭐⭐⭐⭐(最简单)

技术门槛 中等 高(需精确控制动力分流) 高(三电系统要求高)

你看,增程的优势在于“平衡”:不像纯电那么极端,也不像插混那么复杂。特别适合那些“既想享受电车体验,又不想被桩绑架”的用户。

就连一直嘴硬的大众,据说也在秘密推进增程项目,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你说他们是“被打脸”,还是“向现实低头”?

技术有高低,但需求无贵贱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最让我反感的,是某些人拿着“技术鄙视链”当武器。说什么“增程是过渡技术”“不如搞800V超充”“真正的未来是氢燃料”。

拜托,技术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蒸汽机还在发电厂里干活呢,V8发动机也没被淘汰,为啥增程就不能有一席之地?

前几天我试驾了一辆深蓝S7增程版,20万以内,纯电续航200公里,综合续航1200公里。同事说:“这车不高级。”我说:“可它能让一个县城教师周末带全家去露营,而不必算着电量来回折腾。”

这才是技术的意义:不为炫技,而为解决问题。

宝马的回归,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宝马给X5上增程,不只是产品策略调整,更是一次品牌哲学的修正。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过去,宝马讲“纯粹驾驶乐趣”,追求极致操控。但现在,它开始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乐趣’?”是赛道上的推背感?还是全家出游时的安心与从容?

答案显而易见。

当德国人放下身段,承认“增程也能高端”,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真正成熟了——不再唯技术论,而是以用户为中心。

写在最后:增程是终点吗?当然不是。

它不会是终极答案,但它是当下最务实的选择之一。特别是在充电基建尚未完善的今天,增程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电动车普及的最后一道门。

所以,别再嘲笑增程了。它不是倒退,是进化的一种形态。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如果宝马X5真出了增程版,你会考虑吗?

你愿意为了“无焦虑出行”,接受多一个油箱和发动机吗?

在你心里,理想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是什么样?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朋友,请你们喝杯咖啡,咱们慢慢聊车。

顺便说一句,我上次在纽博格林试车时,碰到一位宝马工程师,他悄悄跟我说:“我们不是不信纯电,我们只是不想让用户等太久。”

德国人入局 增程技术再被反转-有驾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