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订单破亿?别闹了,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

最近车圈有个事儿,特别魔幻。说国产车的订单加起来有1亿辆,我当时就愣了,地球人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这数据放出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把水滴开回来研究一下,这到底是什么压缩毛巾技术,能把牛皮吹得这么大。

国产车订单破亿?别闹了,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有驾

这事的引子,还是特斯拉。当年Model Y出来,说订单12万,一堆人跳出来说你吹牛,你数据造假。结果呢?人家回头一个月哐哐卖7万多,用销量直接把质疑者的脸打成了猪头。这就很尴尬了,说明人家的12万,虽然有水分,但至少是个游泳池,而我们有些朋友的订单,那简直是太平洋。

国产车订单破亿?别闹了,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有驾
国产车订单破亿?别闹了,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有驾

你看国内某些新势力,开发布会的时候,PPT上的订单数,那叫一个气势如虹。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数字大到你都怀疑是不是把计算器按冒烟了。结果每个月销量报表一出来,四万、五万,跟特斯拉的实诚比起来,那差距就像我和彭于晏的腹肌。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大家到底是在卖车,还是在进行一种行为艺术,主题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讲真,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就是一场黑暗森林大逃杀。所有人都是猎人,也都是猎物。最好的防御不是把车造得多好,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谁都别吃饭。怎么爆?就是用订单数据进行饱和式攻击。你报10万?那我就报30万。你30万?我直接摊牌了,不装了,我报100万,就问你怕不怕?这不是营销,这是修仙小说里的神识攻击,直接用气势把对方的道心给压碎。大家比的已经不是产品力,而是谁更豁得出去,谁的精神状态更值得关心。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期末考试,学霸考了98分,哭着说自己没考好。你一个学渣,考了58,你好意思说自己考了58吗?你不能。你得梗着脖子说,“我这次考了120,就是卷子只有100分,限制了我的发挥。”你说的有人信吗?没人信。但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这个“卷”的氛围,一下子拉到了一个荒诞的新高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态。

国产车订单破亿?别闹了,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有驾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离谱,这已经不是商业分析了,这简直是《道诡...异仙》的车圈特供版。所有人都在修炼,只不过有的人练的是“产品真经”,有的人练的是“PPT心法”。后者修炼起来见效快,一场发布会就能让你感觉自己已经飞升了,但渡劫的时候(也就是交付的时候),天雷(也就是消费者)一劈,直接就灰飞烟灭

当然,你也不能说这种“PPT心法”全无用处。在前期,它确实能帮你一把子整活,吸引到海量的关注,甚至能从资本市场搞来续命的仙丹。坏了菜了,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吹牛拿钱,拿钱造车,造车再吹更大的牛。但这个循环里有个命门,就是特斯拉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雷电法王”。

为什么特斯拉这么讨人嫌?因为它不跟你玩玄的。它就像那个在修仙大会上,所有人都御剑飞行、口吐莲花,结果他直接掏出一把加特林对着天上扫射的哥们儿。它不跟你讲“愿力”,它直接跟你讲物理。你说你的车订单百万,智能座舱堪比任意门,他说我的Model Y一个月卖7万,就在20万以上的价位把你按在地上摩擦。这种感觉,就好像你辛辛苦苦练了九阳神功,结果人家一发RPG把你轰上了天。

而且,你得承认一种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国产车订单1亿,他眼皮都不会抬一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是一种信仰,是无法用性价比来衡量的。就像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果粉,说安卓机刷个机其实体验也差不多。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灵。

所以,最后的战局就变得非常清晰。那些靠“愿力”和“PPT”修炼的品牌,其实是在一个自己创造的虚拟世界里自嗨。他们的核心任务是维护这个虚拟世界的稳定,让信徒们继续相信。而特斯拉,它压根就不在这个服务器里玩。

最终决定胜负的,可能还不是技术本身。我一直觉得,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于识别红绿灯,而在于能不能躲开一个从巷子里逆行冲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才是所有高大上技术的试金石。所以,别再跟我扯什么1亿订单了,真的,没意思。你有本事,先把横冲直撞的老头乐解决了再说。那才是真正的硬核科技,那才是真正的技术壁垒。

说到底,这场订单大战,更像是一场大型的集体癫狂。大家手拉手,一起往悬崖下面跳,就赌谁的降落伞(也就是真实销量)能先打开。但能活,就是能活。活不下来的,你的故事再精彩,也只是历史的压缩毛巾罢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