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9上市价格公布,配置升级,高圆圆现身助阵

夜色已深,发布会灯光依旧亮如白昼。玻璃水晶吊灯下,腾势N9的银灰色车身静静地停在展台中央。旁边的礼仪小姐面带职业微笑,台下的人却已经开始玩手机。除了少数记者还在对比手中数据,大部分目光都在等待高圆圆登场,仿佛看到车辆本身不是这么重要。你站在车身边,会不会想:“如果把38.98万花在一辆国产豪华SUV上,我能买到什么?”或者说,这些“技术堆料”与“增配不加价”,到底意味着啥?

先把场地收拾一下,侦查流程要从可查证的现场开始。2026款腾势N9宣布上市,售价区间38.98-44.98万元,与前一代持平;新增尊越型40.98万,附加权益据说可折合11万元,和早年二手房赠送车位有点异曲同工——当然,故事更精明。看似和老款旗鼓相当,实际上,全系直接配备易三方、云辇-A、天神之眼B,还有插混专用2.0T高效发动机。“加量不加价”这四个字,公关公司递出来的PPT往往比工程师研发总结还厚实。但数据是不会说谎的:百公里加速3.9秒,纯电续航230km,综合1330km,功能体验足够写进B站测评里做标题党。老用户也能OTA升级,新用户一买到手功能全送到家,目前市场上主打这种溢出式配置供应,声音最大,动作最狠的,也就比亚迪一家了。

但正如刑侦现场许多痕迹是套话,厂商口中的“加量”与“技术平权”到底能转化成“可感知的豪华体验”,还得专业对比。问界M9靠华为算法,理想L9砸出大沙发、彩电和高冰箱,极氪、领克都是同档PK。腾势N9这一波,把防晕车、全场景辅助、菜单功能做成“配置权益”,再打包丢到用户面前——说白了,属于参数值拉满,菜单价不变,盼望你能记住它的性价比。

这么做的底气从哪里来?答案其实乏善可陈——资源整合。比亚迪家大业大,核心零部件自产自销,发动机、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统统自家系统。零件怎么买、卖多少价,都是自己说了算。当别人还叫苦芯片贵、采购难,比亚迪那个“技术鱼池”早就自给自足,技术输出能力碾压同行,成本自然压得下去。别小看大规模造物,年销几百万的体量,供应链几乎没有资本原罪。这也就是产品端敢于“把坑挖得足够深,价格却不变”的根本。

但这里其实有个刑侦现场常见的问题:案发现场仅凭骇人细节,很难直接定案,更难打动被害人的家属。腾势N9在配置与价格上的“极限拉扯”,是一招制胜金手指吗?能不能动摇BBA老钱阶层对“豪华”的旧认知?技术的根基固然重要,但高端市场,往往看面子大于看里子。讲究一“气派”、一“名头”,豪华汽车用户要的是一种繁琐的仪式感,甚至分明知道系统再好、舒适度再高,只要“牌子”多花光线,掏钱也更心甘。腾势品牌天花板,可能正在这里。

这事说起来尴尬,像我追查案子,明知嫌疑人案发时戴了帽子,监控拍得再清楚,只要群众认不出来,这个证据就只是冷数据。腾势虽然背靠比亚迪,技术血统浓烈,但“比亚迪高端衍生”这个标签,和它想要的“世界级豪华”依然有道鸿沟。有些品牌靠时间和营销慢慢打造,有的则靠市场上一碰就碎的自尊心。让用户心甘情愿为“技术溢价”埋单,这只是第一步。“品牌认同”的旅程远比造几辆高科技SUV更长。

这次腾势N9把高圆圆请出来,一如刑侦剧拍到结尾才请出大律师做出场白。高圆圆形象优雅,“新豪华”三个字堆在她身上倒也不违和,效果如何嘛,用老法医的语气说就是:“特征符合,但不能成为唯一证据。”请代言人拉认知很常见,但品牌积累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一锤子买卖和滴水穿石,法理都懂,可终端用户只有用真金白银才能说明一切。35万的用户体量,在中国市场是个数字,但和老牌豪华动辄百万保有量比,还要时间积淀。

市场里的暗箱操作和阳谋,总是上演得很有趣。腾势N9这波技术溢价战,能熬过几轮价格战和产品周期迭代?豪华市场的用户会不会真的愿意将“比亚迪出品”挂到朋友圈显摆?如果说,增配不加价是一颗技术装甲弹,那品牌认同才是能否直穿对手“心脏”的那颗穿甲弹。技术只是表象,心智才是本钱。

其实每干完一个案子,最难说清的都是结论。腾势的“豪华路”,有比亚迪这个老东家罩着,但品牌溢价和用户认知,很难靠技术一蹴而就。国产豪华能否把溢价权收入囊中,难道就靠再请个明星、再舀点福利、再多OTA几个新技能?还是说,只有时间和坚持,才能改变“国产只有性价比”的老印象?

腾势N9上市价格公布,配置升级,高圆圆现身助阵-有驾
腾势N9上市价格公布,配置升级,高圆圆现身助阵-有驾
腾势N9上市价格公布,配置升级,高圆圆现身助阵-有驾

留一个现场问题:35万用户和一堆OTA升级,是不是比一台没广告的奔驰还豪华?或者说,市场到底认不认国产“技术豪华”这张脸?你怎么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