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听过福耀玻璃,但每3辆中国汽车里,就有2辆用着它家的玻璃。
这家公司不仅悄悄拿下全球30%的市场,还把海外巨头按在地上摩擦。
更狠的是,去年它给股东分红直接“掏空”62%的利润,这哪是分红? 简直是撒钱!
但最刺激的藏在细节里:福耀玻璃的车间里,一块玻璃正从挡风升级成“智能屏幕”。
抬头显示、自动调光、甚至能防晒的“黑科技玻璃”,让特斯拉、比亚迪抢着加单。
而它手里还捏着一张底牌,全球90%车企没见过的“铝玻璃”黑科技。
福耀玻璃的赚钱能力,用数据说话更带劲。
2020年净利润26亿,到2023年直接翻倍到56亿,2024年增长至74.98亿。
同行还在为10%的增长拼死拼活时,它已经跑出了火箭速度。
这背后藏着两个杀手锏:自产原材料和死磕成本。
汽车玻璃35%-40%的成本是浮法玻璃,福耀干脆自己造工厂,80%的浮法玻璃自给自足。
别人买原料要看供应商脸色,它连电费都靠自建电厂省下一大截。
毛利率常年稳在35%,比很多手机厂商还高。
净利率更夸张,从13%飙到20%,管理费用等开支硬生生砍掉一半。
车间里连边角料都要回收再造,去年光是废玻璃循环利用就省下2个亿。
市占率才是真王炸。
全球每卖出10块汽车玻璃,3块贴着福耀的标签。
旭硝子、圣戈班这些百年老厂,被一家中国公司逼得节节败退。
国内更是一骑绝尘,上汽、广汽、吉利的新车,出厂前就被福耀的玻璃安排得明明白白。
现金流多到让人眼红。
账上常年趴着80多亿现金,去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5亿,比净利润还多30%。
分红更是狠角色:上市以来累计分掉336亿,相当于把公司三分之一的身家直接塞给股东。
车间里的秘密藏在“智能玻璃”生产线上。
全景天幕玻璃能自动调节透光度,烈日下秒变“遮阳伞”;HUD玻璃让车速、导航直接投射到驾驶员眼前,特斯拉Model 3新款就靠这个炫技。
这类高附加值产品,单块毛利超过40%。
安徽和福建的新基地正在疯狂扩建。
90亿砸下去,4000万平米的新产能年底投产。
流水线上机械臂抓着玻璃穿梭,每50秒就有一块成品下线。
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Q1,德国大众最近追加的100万块天幕玻璃订单,产线工人得三班倒才能赶出来。
收购德国SAM公司暴露了更大的野心。
汽车铝饰件和玻璃的“组合拳”,让福耀能打包供应车窗总成。
宝马iX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用的就是这套方案。
铝饰件业务虽然刚起步,但去年已经贡献了8%的营收增长。
生产线上的老师傅会告诉你什么叫“变态级品控”。
0.1毫米的气泡、0.5毫米的划痕直接判定废品,每块玻璃出厂前要经历7道检测关卡。
去年北美工厂因为一片玻璃的折射率偏差0.3%,整批货全部召回,这事让老外客户彻底服气。
经销商渠道更是“毛细血管式”覆盖。
全国5000多家维修网点,从北上广深到县城小镇,换块福耀玻璃最快2小时上门。
去年推出的“汽车玻璃险”,直接把售后变成新增长点,单个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提升3倍。
研发实验室正在测试下一代黑科技。
把5G天线嵌进天窗玻璃、用纳米涂层实现自清洁功能,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技术,已经进入路测阶段。
实验室负责人透露,某国产新能源品牌明年量产的“星空顶”车型,秘密就藏在福耀的玻璃里。
但最让对手绝望的是产业链控制力。
从硅砂矿山、浮法玻璃厂到模具研发中心,福耀把整条产业链锁死在手里。
当同行还在为原材料涨价发愁时,它已经开始向竞争对手供应浮法玻璃——这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卖跑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