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都未必信,我这儿真有老哥为了省仨瓜俩枣的油钱,愣是把轮胎气打得跟注了水泥似的。
朋友圈里时不时蹦出“胎压拔高一丢丢,一年能省好几张毛爷爷”的“窍门”,看得我直撇嘴。
这哪是抠门,简直是拿小命儿在梭哈!
出厂标定的胎压是2.3个大气压,这帮人硬是往2.8甚至3.0上鼓捣。
真能攥下几个钢镚儿吗?
我找了个修车行的老铁算了笔细账,胎压每涨个0.1,百公里油耗大概能落个0.1升。
一年跑个一万公里,往多了算能省个百八十块顶天了。
这点儿毛毛雨,够你置办条好点的轮胎吗?
更别提一旦崩胎,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肉疼!
就说前一阵子,一个哥们儿听信了这路数,把胎压干到了3.2,结果高速上轧到一个小石子,“噗”的一声,轮胎直接嗝屁。
拖车费、修理费,几张红票子就打水漂了,这还没算上耽误工夫和可能发生的险情呢。
那到底什么样的胎压才算妥帖?
说白了,门道都在犄角旮旯里。
我认识个跑了几十年“面的”的老炮儿,他说他隔三差五就拿机械胎压表量胎压,而且得测四次,确保误差在0.05个大气压以内。
你可能会说,现在电子胎压监测不是挺拿手的吗?
但老炮儿说了,电子表再灵光,也比不上老家伙儿的精准。
特别是三伏天,酷暑难耐胎压蹿升是家常便饭,涨个0.2、0.3那都是小意思。
这时候就得放气,把胎压拨回标准值。
你想哈,轮胎本来就烫屁股,再加上高胎压,稍不留神,就容易爆胎。
去年夏天,我就亲眼瞅着一辆车因为胎压顶格,轮胎直接炸裂,那阵仗,现在想想都瘆得慌。
除了胎压,轮胎的挑拣也事关重大。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淘换翻新胎、山寨胎,这纯粹是拿自己的安危开涮。
我一向都用那种胎壁带双层帘布层的轮胎,虽说贵点儿,但是皮实扛造。
上次走川藏线,路况一塌糊涂,又是冰雹又是碎石的,我的车安然无恙,同行的车撂了好几个胶皮。
当然啦,再好的蹄子,也得靠好脚法。
老司机们常说“预判性驾驶”,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
看到路面有坑凼或者棱角分明的物件,早点儿变道;过减速带,务必慢行;长下坡,要用引擎制动,少用刹车。
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习惯,关键时刻能保你周全。
我记得有一次在高速上,前头的车突然爆胎,崩出一块铁片。
我眼疾手快,猛打方向盘蹭着护栏躲了过去。
后头几辆车可就没那么走运了,直接撞成一锅粥,现场那叫一个乌烟瘴气。
现在网上各种“省油宝典”层出不穷,但很多都是瞎扯淡。
那些撺掇你把胎压打高的,不是自己一窍不通,就是存心想坑你。
省下的那点儿油钱,还不够你修车的,更何况安全才是王道。
轮胎上的每一道沟壑,都是你回家的坦途。
别为了省几个小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进去。
多上点心留意轮胎的状况,养成靠谱的驾驶习惯,比啥都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