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恰逢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彼时汽车新品牌要想崭露头角,有两条路:一是高举高打,以“高端化”之名与合资品牌正面交锋;另一条则是勇闯新能源,乘着电动化的时代东风,去抢占未来的市场。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捷途却以“旅行+”和“大空间燃油SUV”的定位,一头扎进了无人问津的第三条路。在当时的行业看来,这无异于一场豪赌,也引来了不少不解的质疑:这条传统、缺乏“故事感”的路径,在那个要么谈高端、要么谈电动的年代,几乎不具备突围的可能。但事实证明,真正的远见,往往敢于走最少人走的路。7年来,这个当初不被看好的“后来者”,交出了一份令行业惊叹的答卷。
近日,捷途汽车第2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
放眼全球,丰田达成200万销量耗时36年;大众耗时27年、现代耗时33年;将目光转回国内,吉利突破200万耗时21年、比亚迪耗时20年、奇瑞耗时10年;在同时期诞生的“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尽管声量巨大,但至今仍未有任何一家突破200万的销量大关。
捷途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它不仅是最快达成150万累计销量的中国汽车品牌,也是最快实现200万辆销量的中国汽车品牌。这不仅是“捷途速度”的最佳注脚,更是奇瑞汽车乃至中国自主品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当然,这一成就并非偶然,它源于捷途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创新的“旅行+”战略,以及在方盒子越野市场的深度布局。
1、产品、生态、用户运营,打造有温度的品牌价值共同体
捷途的成功,始于一次对市场缝隙的精准填补,并在关键节点上完成了两次决定命运的战略跃迁。
捷途第一次跃迁的核心,便是在品牌诞生之初,以极具前瞻性的“旅行+”战略破局,跳脱出传统车企单纯贩卖产品的竞争红海。
彼时,大多数品牌还在围绕性价比、配置堆砌等物理属性展开肉搏时,捷途敏锐地洞察到,消费者购买一辆SUV,尤其是大家庭SUV,其底层需求远不止于通勤代步,更承载着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因此,捷途的破局点,本质上是一次维度的升华:从“满足功能”到“创造场景”。它所做的,不再是简单地卖一辆“车”,而是为用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旅行”解决方案。
这一战略首先体现在其产品精准的定位上,捷途X70系列以无敌的性价比打开市场,俘获主流家庭市场;X70 PLUS和X70L则通过品质升级稳固阵地,提升品牌形象;X90 PLUS则向上延伸,满足对空间和舒适性有更高要求的大家庭用户。
早期的捷途聚焦于“大家庭SUV”,其车型从空间布局、乘坐舒适性到智能配置,都深度服务于全家出行的场景需求,让车辆本身成为旅行体验的坚实基座。
当然,做大空间SUV的车企很多,捷途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更核心的原因在于它不局限于卖车,而是围绕“旅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通过与旅行相关产业的跨界合作,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用户价值链。
比如,捷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3000余座捷途驿站,这些驿站不仅是车辆保养和休息的场所,还是旅行者的聚集地,提供从充电到休闲的综合服务;比如,捷途与全国360家联盟伙伴合作,覆盖景区、住宿、餐饮、露营、越野等主要场景,累计已有超15万人体验了旅行+权益,全球旅行权益体验更是达到1000万人次。
这种生态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让捷途品牌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庭SUV的定位,让车辆成为连接家庭与世界的桥梁。
而能够完成这一切,得益于捷途对“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极致践行。自品牌创立之初,捷途就搭建了“三个100%工程”,即100%直面用户、100%直连用户、100%用户评价,从2021年至今,已直面33万用户,连接超过286万粉丝,并收获了高达76%用户的真实反馈。
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品牌与用户情感纽带的体现,例如一年一度的捷途粉丝节,不仅是产品展示的平台,更是用户互动的狂欢,用户在这里分享旅行故事、参与生态活动,甚至共同迭代产品设计。
而在粉丝节之外,捷途还延伸出许多线上线下的社区运营(捷行军),鼓励用户生成内容、组织自驾游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活跃的“旅行+”社群,将用户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品牌价值的共建者和传播者。
可以说,捷途第一阶段的崛起,正是因为它通过“旅行+”战略,成功地给冰冷的工业产品赋予了温暖的情感价值和场景价值,在满足了市场对大家庭SUV需求的同时,创造并引领了一种全新的旅行文化。
2、“方盒子”+“新能源”,第二次跃迁迎来捷途的高光时刻
如果说捷途的大空间家庭SUV系列是捷途的第一次跃迁,那么进军方盒子市场则是捷途品牌的第二次跃迁。
在捷途旅行者问世之前,“方盒子”硬派越野车更多是少数发烧友的高价“玩具”,它所代表的翻山越岭、自由不羁的梦想,因其高昂的购车和用车成本,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遥不可及。
捷途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普遍存在却被压抑的渴望,其第二次跃手的核心目标,便是打破这堵无形的墙,实现越野梦想的“平权”。
这一战略的具象化身,便是现象级爆款——捷途旅行者,它以极具诚意的价格,将硬派越野的门槛拉至主流消费区间,棱角分明的设计语言、扎实的高强度车身以及可靠的四驱系统,确保了它并非徒有其表的“样子货”,而是真正具备轻越野乃至中度越野能力的伙伴。
旅行者的成功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胜利,而是一次成功的品类创新,它将硬派越野从“小众玩具”变成了“大众潮流”,引爆了整个市场。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旅行者上市16个月销量突破20万辆,全球销量增速冠军,创同品类全球销量最快纪录,上市24个月全球累计销量达到30万辆,仅用8个月完成20万辆到30万辆跨越。截至9月底,旅行者系列累计销量已超38万辆,并且连续19个月销量破万。
值得注意的是,捷途并未止步于旅行者的成功,而是持续深耕“方盒子”赛道,相继推出多款衍生车型及新能源产品,形成覆盖燃油、混动的全场景方盒子矩阵。
以山海T2为例,新车不仅保留了硬核越野性能,还解决了传统越野车高油耗的痛点,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经济、环保,进一步降低了梦想的实现门槛。
可以说,捷途的第二次跃迁,是通过旅行者和山海系列,将硬派越野从“小众玩具”变成了“大众潮流”,让方盒子不再是少数人的身份标签,而是全民旅行的梦想载体。
从大空间、高性价比的大空间家庭SUV,到普及“方盒子”越野梦想的旅行者系列,再到融合混动技术的山海系列,捷途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也踩在了用户的心坎里。
3、7年全球2000家网点,捷途将“中国制造”打造为“全球爆款”
如果说捷途在国内市场以品类创新和生态布局实现了品牌的二次跃迁,那么在全球舞台上,它则以惊人的“捷途速度”上演了一场中国品牌力量的全面崛起。
数据显示,从2022年的18万辆,到2023年的31.5万辆,再到2024年56.8万辆的跨越式增长,捷途近三年来几乎实现了销量的成倍攀升。
即便是在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其1-9月累计销售近46万辆,同比增长22%的成绩,也清晰地表明捷途已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这种速度并非偶然,而是其全球化战略深度布局与高效执行的必然结果。
在战略层面,捷途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渠道的全球覆盖,其网络已深入中东、非洲、中南美、亚太、独联体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超过2000家的销售及服务网点,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触手可及的品牌体验。
在市场执行层面,捷途更是实现了“量质齐飞”的卓越成就。它不是简单地将车卖到海外,而是在多个核心市场赢得了用户的深度认可和口碑赞誉。
比如,在阿联酋、卡塔尔等地区,捷途凭借其出色的设计和产品力,一跃成为用户争相抢购的热门车型;而在南美的厄瓜多尔、秘鲁,以及非洲的安哥拉等新兴市场,捷途更是凭借极高的质价比和可靠性,被公认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
无论是大空间家庭SUV还是个性十足的方盒子越野车,都精准地契合了全球不同市场用户对家庭出游和个性表达的双重需求。
七年时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畅销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这串数字不仅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有力彰显,更是“捷途速度”在全球市场持续创造奇迹的最好证明。
结语
回顾捷途的七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快速崛起的商业奇迹,更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与奋斗的动人故事。它源于奇瑞“小草房”里不甘平庸的基因,凭着一股“横冲直撞”的闯劲,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硬是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旅行+”赛道。
从精准定义用户,到勇敢普及梦想;从一个产品序列,到一个独立事业群;从立足中国,到风靡全球。七载耕耘,两百万用户的信赖,捷途用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为中国汽车产业书写了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生动范本,它证明了只要坚持用户导向、注重创新,即使在竞争激烈的饱和市场,依旧能够脱颖而出。
在这个追逐风口、迷信流量的时代,捷途的成长轨迹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它不盲目跟风纯电,不刻意标榜高端,而是选择回归汽车的本质:为人服务,为场景创造价值。
捷途的成功,首先印证了体系化能力的根本价值。 从"旅行+"战略的提出,到全球3000余座驿站的落地;从三个"100%工程"的用户运营,到方盒子家族的产品矩阵,捷途构建的不是单一爆款,而是一个能够自我进化、持续生长的生态体系。这套体系让捷途在每一次市场变革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而非被潮流裹挟。
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捷途证明了战略定力的稀缺与宝贵。 七年来,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捷途始终坚守"旅行+"的初心。这种坚守不是固执,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当多数品牌在参数表上内卷时,捷途选择在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连接上深耕。旅行者系列的爆红,恰恰印证了这种坚持的价值:真正的蓝海,不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而在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中。
站在200万辆的新起点,捷途从"造车"到"造生态"的进化,正是中国汽车从规模竞争迈向价值竞争的最佳注脚。
200万辆,仅仅只是捷途的开始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