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如何从经济落后到振兴前线?

位于辽宁西北部的朝阳市,过去因经济体量较小、产业基础薄弱而被视为发展前景黯淡。然而,通过积极对接京津冀并与江浙沪沟通,朝阳市在多项经济指标上均取得了全省领先的增速,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再造。如今,这座城市已经步入了振兴发展的前沿地带。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使了朝阳市的这一华丽转身呢?为了探寻答案,记者深入当地进行了详尽的蹲点调查。
尽管朝阳市曾因自然资源匮乏和区位条件不佳而一度被视为发展无望,但其近年来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市建设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三,达675个,且同比增长23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21.1%领跑全省;民间投资更是以26.9%的增速位列全省榜首。在喀左县的“飞地经济”产业园,新投产项目繁忙生产,该县今年共开工“飞地”项目60个,总投资额达66.06亿元。此外,北票市经济开发区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区书记张秀军表示,短短两年多来,他们已从“为没项目而愁”转变为“为土地指标紧张而愁”。

为何朝阳市能取得如此显著的经济成就?这背后的关键因素是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处于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而朝阳市正是这一趋势中的受益者。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朝阳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复制原有产业,而是在转移中寻求升级与突破。例如,北票市经济开发区的一诺环保产业园,总投资高达10亿元,目前已部分投产。产业园负责人徐斌透露,过去企业虽然在北京拥有市场和人才等资源优势,但却缺乏改造升级的空间。如今,企业过去积累的海水淡化设备和农村废水回收处理设备等核心技术得以实现量产,并成功投放市场。此外,从河北省秦皇岛市迁至朝阳下辖凌源市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炜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也表示,此次搬迁不仅带来了最先进的设备,还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装配了环保设施,这无疑是企业“二次创业”的新起点。

改革产业梯度转移为全国相关城市带来了平等的机会,但朝阳市是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的呢?

蹇彪给出了答案:“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县乡财政‘分灶吃饭的改革是关键。

在凌源市经济开发区,一处占地广阔的物流产业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其金融贸易板块已开始运营。该项目的成功引入和落户,不仅为开发区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也极大地改变了乡镇“吃饭财政”的局面。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达产,乡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朝阳市近几年的显著变化,源于一套精心策划的改革“组合拳”。以物流产业园为例,朝阳市充分利用省里推进的县乡财政“分灶吃饭改革和“飞地经济建设的政策机遇,将财权下放给乡镇,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鼓励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开发区,税收与乡镇按照5:5的比例分成,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项目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尤忠文表示,企业选择朝阳作为投资地,正是看中了地方优越的环境和干部的积极态度。在招商过程中,从市到乡的各级干部都积极与企业接触,签约后更是迅速配备了项目管家和秘书,确保项目能够高效、顺利地推进。从签约到一期建成达产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效率令企业赞叹不已。
朝阳的改革活力
在顺应改革大势的同时,朝阳市也扎实推进了各项改革部署。蹇彪进一步指出,为了激发干部的活力,朝阳市在选人用人上下了功夫。他强调,改革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通过“接地气”的创新方式,确保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以“飞地经济建设为例,朝阳市并未简单地复制省里的政策,而是提出了五句切实可行的话:明确收支基数,划定收支范围,确保收支平衡,实行税收返还,并保持政策稳定性。这样的实施细则,既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又确保了改革的连续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朝阳市委还实施了“五个一批”的考核奖惩机制。这一机制针对不同表现的干部进行奖惩,确保干得好的得到提拔和表彰,干得差的受到约谈和调整,失职渎职的则受到严肃查处。目前,已有63名干部因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突出贡献被提拔重用,172名干部受到表彰。同时,也有108名失职渎职人员受到追责问责。

在扩大开放方面,朝阳市也提出了新的改革振兴举措。蹇彪强调,活力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思想上。只有思想开放,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干事创业。因此,朝阳市将继续致力于扩大开放,通过学习借鉴外部经验来推动改革和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