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唐L续航实测第一,打破虚标神话,真实里程王者

最近,车圈里有件大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特别是开电动车或者正打算买电动车的朋友们,估计都听说了。

这事儿简单说,就是有一场号称“电车地狱级大考”的续航测试,把现在市面上好多热门的电动车都拉到一块儿,用最狠、最不留情面的法子,看看它们的续航到底有多少“水分”。

结果出来,比亚迪还没上市的一款叫唐L的新车,居然在一堆纯电SUV里拿了第一,这一下子就让很多人又好奇又有点犯嘀咕。

比亚迪唐L续航实测第一,打破虚标神话,真实里程王者-有驾

标称600公里的续航,最后测出来跑了329公里,这不等于直接打了五五折吗?

这也能叫冠军?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清楚,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场测试到底有多“不讲理”。

它跟咱们平时在网上看到的那些评测可完全不一样。

那些评测,可能就是找个普通的高速,正常开一开,看看电耗,算一算续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

但这次易车搞的这个极限续航测试,可以说是专门为了“榨干”电动车的所有潜力,一点情面都不留。

咱们来看看它的规矩有多严。

第一,所有车都必须满载,就是坐满人,后备箱也得放上配重,模拟咱们一家老小出门旅游的真实场景。

第二,空调必须全程开着,而且是恒定在22摄氏度。

第三,驾驶模式必须锁定在最费电的“运动模式”。

光这三条,就已经把车辆的电耗拉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不就是咱们节假日堵在高速上,又想开快点又怕费电时最纠结的状态吗?

比亚迪唐L续航实测第一,打破虚标神话,真实里程王者-有驾

测试直接就从最严苛的日常用车情况入手了。

更狠的还在后头。

测试的场地不是咱们平时跑的普通高速公路,而是专业的汽车测试高环跑道。

这种跑道跟咱们想象的不一样,它是有很大倾斜角度的,路面像个大锅的锅壁。

车在上面以120公里的时速过弯,因为离心力被跑道的倾斜角度抵消了,所以根本不用踩刹车减速,可以一直保持着120公里的时速不停地跑圈。

这对电动车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因为电动车最省电的时候,其实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可以通过刹车和滑行回收一部分能量给电池充电。

而在这种高环跑道上,车辆没有任何能量回收的机会,电机必须持续地高功率输出,才能维持住这个恒定的高速。

这就好比让一个长跑运动员,从头到尾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你想想这得多累,多消耗体力。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规则,就是怎么判定测试结束。

它用的不是看车子仪表盘上还有没有电,也不是看车子还能不能开,而是用一个叫PBox的高精度GPS测速仪来判断。

只要这台仪器测到车辆的实际速度,维持不住120公里/小时了,哪怕当时车里显示还有百分之十的电,还能再慢悠悠开个几十公里,测试也立刻终止。

这条规矩可以说是“续航虚标”的终极克星。

比亚迪唐L续航实测第一,打破虚标神话,真实里程王者-有驾

它测出来的里程,是这辆车实打实的、能让你在高速上放心超车的“高性能续航”,而不是那种让你提心吊胆、慢吞吞挪到充电站的“保命续航”。

搞明白了这套“魔鬼”规则,咱们再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唐L的成绩,可能感觉就不一样了。

它跑出来的329公里,虽然数字上看起来只有标称600公里的一半多点,但这329公里,每一公里都是在满载、开空调、运动模式、并且以120公里时速持续狂奔的条件下完成的。

它的含金量,和咱们平时在市区温柔驾驶跑出来的续航里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更重要的是,它在这个项目上,续航达成率达到了54.8%,比一直被很多人看作是行业标杆的特斯拉Model Y还高了1.8个百分点。

你可别小看这1.8%,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能多出这么一点,背后可能就是电池管理技术、电机效率、风阻控制这些硬核科技上的综合领先。

这说明我们的国产品牌,在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上,已经有了跟国际顶尖高手掰手腕的实力。

而且,这次不光是唐L表现亮眼,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仰望,它的U7车型在旗舰轿车组里也拿了第一,续航达成率更是高达58.9%,跑了415.3公里。

这就不是偶然了,说明比亚迪在整车技术上的积累是系统性的,比如为了减轻车重用的新材料,还有那个听起来很厉害的“云辇-Z”智能悬挂系统,它能在高速行驶时主动降低车身高度,减少空气阻力,这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在这样严苛的实战中,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

那么,为什么非要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去测续航呢?

这其实是在帮我们所有消费者一个大忙。

长期以来,我们买电动车,看的就是厂家宣传的那个CLTC续航里程。

比亚迪唐L续航实测第一,打破虚标神话,真实里程王者-有驾

这个CLTC是在实验室里,模拟城市拥堵、中低速行驶等比较理想的工况测出来的。

在这种工况下,电动车能频繁地进行能量回收,所以测出来的数字特别好看,动不动就六七百公里。

但只要一上高速,或者天气一冷,这个数字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续航虚标”或者“续航打折”的由来。

这种漂亮的数字,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听着很美好,但一到现实中就破灭了,让很多车主产生了严重的“续航焦虑”。

而这次的极限测试,就是要把这个童话的“遮羞布”给扯下来,告诉我们一个虽然残酷但非常有用的事实:实验室里的理想数据,和我们真实长途驾驶时的情况,差距可能非常大。

它要帮我们重新定义一条“用车安全线”。

你想想看,如果是在一个下着暴雨的晚上,或者冰天雪地的冬天,你载着全家人在高速上赶路,这时候,仪表盘上显示的续航里程,哪个更让你安心?

是那个看起来很高的实验室数字,还是一个在严苛条件下实测出来的、虽然数字小一点但却无比扎实的里程?

多出来的这几十公里“真实续航”,可能就是你能不能安全到达下一个服务区的保障,是你在恶劣天气里的一份底气和从容。

同时,这种公开、透明、严苛的测试,也是在倒逼整个汽车行业进步。

当所有车企都被拉到同一个公平但残酷的擂台上时,谁有真本事,谁在“裸泳”,就一目了然了。

这样一来,厂家就不能再简单地躺在实验室数据上做文章,玩文字游戏了,而是必须投入真金白银去研发那些真正能提升车辆在各种复杂工况下能效表现的硬核技术,比如能在冬天也高效工作的热泵空调,能更聪明地分配动力的电控系统,以及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身设计等等。

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

以后我们选车,心里就更有谱了,可以少踩很多坑。

开着一辆续航不虚的电动车出门,那种心里踏实的感觉,那种导航显示还有几百公里,你就敢放心大胆往前开的自信,才是技术进步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