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提车就降价5万,这就是所谓的用户型企业?"近日蔚来车主群炸开了锅。当其他车企都在响应"反内卷"政策时,蔚来却突然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11万元,老车主手里的车瞬间贬值,这场"背刺"风波背后藏着怎样的生存焦虑?
降价幅度触目惊心
翻开蔚来这轮降价清单,数字令人咋舌:旗舰ES8起售价直降8.12万,BaaS方案门槛下探至30.88万;100度电池包售价从12.8万降至10.8万;最狠的是电池永久升级费用,从5.8万腰斩至3.8万。有车主算过账:如果选择顶配ES8+电池买断,综合优惠高达11.32万元,相当于打了8折。这种降价力度,在坚守高端定位的蔚来历史上实属罕见。
销量困局逼出险招
表面看是主动出击,实则是无奈之举。今年前7个月,蔚来累计交付量仅完成全年44万辆目标的30%,意味着后续每月要卖出5.1万辆——这个数字是其历史最高月销量的2.5倍。更严峻的是,蔚来单台车亏损仍高达6万元,只有靠规模效应才能摊薄换电站等巨额基建成本。当理想、问界月销轻松破3万时,蔚来不得不祭出"降价换量"这张最后的底牌。
用户信任遭遇考验
虽然蔚来给老车主发放2万元代金券作为补偿,但这场降价仍像投入湖面的巨石。有车主直言:"我们当年多花的钱,难道就值一张五年后才能用的优惠券?"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品牌溢价——当"高端"标签被价格战撕碎,那些为服务买单的忠实拥趸是否会动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价特意排除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暴露出蔚来既要保销量又不敢全面放弃高端定位的矛盾心态。
新能源赛道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当特斯拉用4680电池降低成本,比亚迪靠垂直整合掌控定价权时,蔚来选择用降价换取生存空间无可厚非。但汽车终究是长期主义的生意,如何在价格战与服务牌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考验李斌智慧的难题。毕竟用户能原谅一次"背刺",却很难接受反复动摇的品牌初心。这场豪赌的结局如何,或许在今年最后四个月的交付数据里就能见分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