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

每年到了年底,汽车圈总会有一个热闹话题,那就是“沃德十佳发动机”榜单的公布。

这个奖项听上去特别高大上,号称是发动机界的“奥斯卡”。

可咱们中国老百姓打开榜单一看,心里总会犯嘀咕:怎么年年都是那些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牌子,咱们自己的国产发动机呢?

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有驾

要知道,现在咱们的国产车销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比亚迪这些新能源巨头的市值更是把很多老牌国际车企甩在了身后。

怎么到了这个核心技术评比上,就好像集体“隐身”了呢?

是不是咱们的发动机技术真的还差得远,上不了这种国际大台面?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把背后的门道给说清楚。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个“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它并不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武林大会”,谁功夫高谁就能上。

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有严格地域限制的“内部评选会”。

它的评选规则里,有一条硬性规定,直接就把绝大多数中国品牌给拦在了门外:所有参评的发动机,必须搭载在当年在美国市场大规模销售的量产车型上。

这就好比一个世界美食大赛,却规定所有参赛厨师必须在纽约开一家生意兴隆的餐厅。

咱们的长安、吉利、长城、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卖得风生水起,产品线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但绝大部分车型并没有正式进入北美市场销售。

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有驾

连参赛的门票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去竞争奖项呢?

所以,这并不是我们的发动机被评委们看不上,而是我们压根就没坐到牌桌上。

而且,这个评选还有一个价格门槛,参评车型的基础售价不能太高,最新的标准是不能超过6.5万美元。

这个规定也挺有意思,它一方面保证了评选出来的技术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奇特的现象。

比如很多年前,韩国现代的一款大排量V8发动机能够连续多年上榜,并不是说它在技术上就碾压了奔驰宝马,而是在当时美国市场那个价格区间内,消费者能买到的V8车型,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这就说明,这个奖项的评选,受到了市场策略和销售范围的巨大影响,它评选的不是理论上最顶尖的技术,而是在特定市场、特定价格范围内的一个综合表现。

所以,当我们看到榜单上没有中国发动机时,首先要明白,这很大程度上是游戏规则所限,而非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

当然,光说规则对我们不公平,那也有些片面。

我们也要实事求是地看看,在传统燃油发动机领域,我们和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有驾

如果从账面数据来看,我们的进步可以说是神速。

就拿长安的蓝鲸系列发动机来说,它的一些核心技术指标,比如高达350bar的缸内直喷压力,这已经达到了和宝马等一线豪华品牌掰手腕的水平;超过40%的发动机热效率,也追平了以省油技术闻名的日系品牌。

这些数据摆出来,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水准,证明我们在设计和理论层面已经不输给任何人。

但是,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并不仅仅是看纸面上的峰值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在各种复杂甚至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就像一个运动员,百米冲刺能跑进10秒,这很厉害,但更考验功力的是,他能不能在漫长的赛季中始终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不受小伤小病的影响。

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还有需要追赶和积累的地方。

比如说,在一些严苛的测试中,让发动机连续高负荷运转,长时间保持全油门状态,部分国产发动机可能会出现缸内温度过高、机油消耗量异常增大的情况。

又或者,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里进行冷启动,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牌车企,像丰田,它的发动机控制程序(ECU)经过了全球各种环境几十年的数据积累,能够非常平顺地完成启动;而我们的一些程序可能就会出现一点小小的紊乱。

这种差距,不是设计上的缺陷,而是海量数据积累和长时间调校打磨的结果,是需要时间和市场去弥补的。

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有驾

然而,就在我们奋力追赶燃油机这门“传统功课”的时候,整个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能源的浪潮席卷而来,赛道本身都变了。

我们再回过头看最新的沃德十佳榜单,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十个获奖名额里,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系统已经占据了七八个席位,留给传统纯燃油发动机的位置越来越少,几乎成了点缀。

这恰恰说明,就连这个曾经代表着内燃机最高荣誉的奖项,也不得不承认,时代已经变了。

而在这个全新的赛道上,中国的汽车工业扮演的角色,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混合动力领域,当丰田还在为自己的THS混动系统感到自豪时,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已经把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惊人的43%以上,在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平顺性上,实现了对传统霸主的全面超越。

在纯电动领域的核心——动力电池方面,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已经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补充400公里的续航。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我们去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时间,车子的续航就基本充满了。

沃德十佳发动机无国产,真相残酷,谁该脸红?-有驾

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已经让传统的日韩电池巨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核心技术上,我们更是建立起了全产业链的优势。

所以,当游戏规则从比拼谁的内燃机活塞、连杆做得更精密,变成比拼谁的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谁的电控系统更智能时,我们不仅跟上了,甚至还成了领跑者。

这个时候,再去纠结一个越来越边缘化的传统发动机奖项,意义已经不大了。

更重要的是,没有“沃德”光环的加持,反而倒逼着中国的动力总成走上了一条更加务实、更加贴近真实使用场景的道路。

我们的技术好不好,不再需要一个远在美国的奖项来评判,而是直接拿到全球最严酷的市场上去检验。

在尘土飞扬、严重超载的非洲矿区,搭载着山东重汽柴油发动机的重型卡车,能够跑出一百万公里无大修的惊人记录,当地司机用最朴实的语言称赞:“这比美国的康明斯还耐用!”。

在冬季动辄零下三四十度的俄罗斯西伯利亚,长城的SUV和皮卡,凭借其在极寒条件下可靠的一键启动性能,成了当地人眼中的“硬通货”,二手车贩子都抢着收。

这些来自全球用户的真实口碑,远比一个评委会颁发的奖杯来得更有说服力。

在国内,我们也有自己的“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评选,长安、奇瑞、吉利等品牌都是榜上的常客,这代表了我们自己行业内部的认可和自信。

当奇瑞的先进混动技术开始反向出口到汽车的发源地德国,并引来德国媒体惊叹“中国人正在教会我们如何制造混动车”时,这一切都已经说明,中国汽车的“心脏”,早已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用实力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