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有朋友喜提蔚来,说出那句“非他不可”,我脑子里就自动响起一阵BGM,特别像那种修仙小说里,主角终于拿到本命法宝,准备滴血认主的场面。庄严,神圣,且充满了某种玄学的美感。什么流畅曲面,什么未来气场,这些都是陪衬。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我,成为了蔚来车主”,这个身份,才是这几十万花得最值的地方。
不装了,摊牌了。当下的车圈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对打,那是修罗场,是黑暗森林。隔壁理想天天把家挂在嘴边,问界恨不得把华为所有技术都塞进去,小米直接不当人了,端着手机厂的思维来了一场闪电战。在这场混战里,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而蔚来在干嘛?蔚来在给你讲故事,在跟你谈感情,在给你营造一种“我们不一样”的氛围。你看,当别人都在卷参数、拼价格,把餐厅炸得底朝天的时候,蔚来选择在你身边轻轻坐下,问你一句:先生,需要换电吗?还是需要一杯特调咖啡?就问你怕不怕?这种感觉,就像战场上所有人都拼刀子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开始吟诗作对,你都不知道该不该砍他。
那个所谓的“第二起居室”概念,简直是典中典。Nappa真皮,零重力座椅,智能冰箱,高清大屏。我作为一个油腻中年人,看到这些词儿,第一反应不是幸福,是恐惧。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我儿子把冰淇淋抹在Nappa真皮上,我女儿用油乎乎的手去戳那个高清大屏,而我老婆在零重力座椅上指挥我:“诶,那个Nomi,给我放一首凤凰传奇!” 这不是移动的家,这是移动的灾难现场,是大型亲子关系压力测试舱。真正的家庭出行是什么?是后备箱能塞下多少尿不湿,是座椅耐不耐造,是当你家熊孩子把半杯可乐洒上去之后,你用湿巾一擦就了事,而不是心疼地计算这块皮子换一下要多少钱。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但养娃的账单从不迟到。
再说说换电,这玩意儿是蔚来最核心的护城河,也是最“道诡异仙”的地方。三分钟换电,比加油还快。是,是是是,这体验感拉满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本质上是一种“订阅制”的飞升法门。你买的不是车,是蔚来这个修仙门派的入门券。从此以后,你的电量,你的长途,你的出行半径,都被牢牢绑定在这个体系里。这就像你办了张全宇宙最牛的健身房会员卡,里面的器械独一无二,教练是奥运冠军级别,但问题是,这家健身房方圆五百里就这一家。它方便的时候是真方便,是你的“任意门”;它不方便的时候,你也只能忍着。你说里程焦虑?蔚来的信徒们早就没有里程焦虑了,他们有的是“换电站焦虑”。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蔚来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把这种捆绑,包装成了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FL小姐姐有求必应,什么每天抽奖的乐趣,这套组合拳下来,你感觉你不是在买车,你是在谈恋爱。过去买BBA,你求着销售,人家爱搭不理;现在你买了蔚来,一堆人围着你转,嘘寒问暖。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对于很多在工作中被老板当压缩毛巾用,回家还要被老婆孩子嫌弃的中产来说,是致命的。这是一种情感按摩,一种精神上的“大保健”。车好不好,有时候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品牌让你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科技的尽头居然是海底捞。
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特别理解那种“品牌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冲着马斯克和那种极客范儿去的,你跟他聊内饰糙、悬挂硬,他会觉得你不懂。同样,会买蔚来的人,就是爱上了蔚来构建的这个“社区”,这种“服务”。你跟他聊性价比,聊三电技术,他会觉得你太俗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会变成特点。车友会比家人聚会还亲,Fellow比亲戚还热情。坏了菜了,这已经不是买车了,这是在给自己买一个社交圈,一个身份标签,一个情绪价值拉满的“精神图腾”。
所以,ES8是不是一台好车?这问题问得就没水平。对于这位车主兄弟来说,它必然是最好的,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滴血认主”的仪式。他等的不是车,是在等一个证明自己选择正确的结果。那些Nappa真皮,那些零重力座椅,那个Nomi,都是这个仪式的道具。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为了让你真的在车里开趴体,而是为了让你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有足够的素材去支撑那句“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最终,大家买的都不是一堆钢铁和零件。有人买的是面子,有人买的是里子,而蔚来的信徒们,买的是一个“场子”。一个让他们觉得温暖、体面、且与众不同的场子。所以,别再问值不值了。在信仰面前,谈价格,是对神明最大的不敬。能过,就是能过。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