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事,让不少人都觉得挺有意思,甚至有点看不懂。

现在各大车企为了抢市场,价格战打得是天昏地暗,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就敢降一万,恨不得把车子当白菜卖。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奇瑞汽车的董事长,那位已经62岁的尹同跃,却在一次公开的行业论坛上,乐呵呵地宣布,他们奇瑞要“挥别价格战”了。

他甚至还半开玩笑地自嘲,说奇瑞以前“胆子小”,就是个跟屁虫,别人干啥他干啥,现在想明白了,不追求销量排名了,觉得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这话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一家年收入都奔着几千亿去的汽车巨头,说不卷就不卷了?

这可能吗?

这会不会是尹总的一种营销策略,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回头该降价还是降价?

毕竟在商言商,谁会跟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呢?

要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就得把奇瑞最近的处境和一系列动作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尹同跃这番话,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首先,我们得明白奇瑞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关键时期。

答案是:上市。

奇瑞汽车正在全力冲刺香港的IP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市融资。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上市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要向全世界的投资者展示你的实力和潜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你的股票。

那么,投资者最看重什么?

是短期卖了多少辆车,还是长期稳定赚钱的能力?

答案显然是后者。

如果一家公司深陷价格战的泥潭,卖一辆车赚不了几个钱,甚至是在亏本赚吆喝,那它的财务报表肯定不好看,利润率会很低。

这样的公司,就算销量再高,在精明的投资者眼里也是“虚胖”,估值肯定上不去。

所以,尹同跃在上市前夕高调宣布告别价格战,首先就是做给资本市场看的,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奇瑞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了,我们追求的是健康的利润,而不是虚假的繁荣。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奇瑞的“家底”和“烦恼”。

过去这些年,奇瑞有一个非常响亮的标签,叫“出海一哥”。

它的汽车在海外卖得特别好,出口量常年排在国内车企的第一位。

海外市场利润高,竞争没那么激烈,一直是奇瑞的“现金奶牛”和增长引擎。

但是,好日子不会永远持续。

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奇瑞的出口销量增长率高达29.4%,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骤降到了3.3%。

这说明什么?

说明随着国内其他车企也纷纷出海,海外市场这片蓝海也开始变红了,竞争一下子就激烈起来。

国外的钱,也没那么好赚了。

在国内,价格战打得刺刀见红,利润空间被一压再压;在国外,增长的势头又明显放缓。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如果还一味地追求销量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加大降价力度,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会让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糟。

所以,尹同跃选择在这个时候踩下刹车,是看到了危险信号,及时调整方向,避免掉进恶性循环的坑里。

光说不练假把式。

尹同跃喊出“不卷了”的口号之后,手底下可一点没闲着,他迅速地进行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内部调整,可以说是“对内开刀”,招招都指向了“降本增效”和“提升内功”。

第一刀,砍向了自家的品牌和销售体系。

就在前不久,奇瑞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大部门,叫做“国内业务事业群”。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绕,但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以前分散的品牌资源整合到一起。

过去,奇瑞旗下有星途、艾瑞泽、瑞虎、风云、QQ等好几个子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运营团队、销售团队,甚至区域管理体系。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几个兄弟各立门户,各管一摊,虽然都是一家人,但资源分散,有时候还会内耗。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现在,尹同跃把这些品牌(除了少数几个新品牌外)全部收归到这个新的事业群里统一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立竿见影,原来好几套管理班子,现在一套就够了,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

更重要的是,资源集中了,可以攥成一个拳头打出去,无论是做市场推广还是渠道管理,效率都会高得多。

而执掌这个新部门的,是一位42岁的少壮派高管李学用。

这个人是奇瑞自己培养起来的干将,从最基层的销售助理干起,对市场非常了解,而且特别擅长新媒体营销,是奇瑞高管里唯一一个亲自下场玩直播、在社交媒体上和用户互动的人。

任用这样的人,也表明了奇瑞希望自己的品牌形象更年轻、更贴近市场的决心。

第二刀,则砍向了决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智能化技术。

如今买车,大家最看重什么?

除了三大件,就是车子聪不聪明,有没有大屏幕,能不能自动驾驶。

4800亿奇瑞掌门人出招,告别价格战,开启新战略-有驾

尹同跃也立下了军令状,说奇瑞的智能化必须在2025年进入行业头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同样采取了“整合”的策略。

他把公司旗下的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几个负责智能化研发的子公司和部门,全部合并到一起,成立了一个“智能化中心”。

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卓智能,这原本是奇瑞内部一个明星级的独立公司,专门攻克智能驾驶技术,负责人还是从特斯拉、小鹏挖来的行业大牛。

按理说,这样的公司应该会独立发展,甚至单独去融资上市。

但奇瑞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它又“收编”了回来。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和整合品牌一样,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智能驾驶研发非常烧钱,技术迭代又快,如果力量分散,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对手超越。

把所有顶尖的研发人员和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可以形成合力,快速攻关,让研发成果更快地应用到量产车上,从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尹同跃那番“告别价格战”的发言,就能理解其深意了。

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口号,而是一次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和上市的压力,奇瑞选择了一条更难但可能更正确的路:不再沉迷于用价格换市场的短期游戏,而是通过内部的深刻变革,强化品牌价值,夯实技术基础,努力从一个靠规模取胜的“大企业”,转变为一个靠质量和创新立足的“强企业”。

这不仅是奇瑞为了成功上市、为了未来能活得更好而下的一步险棋,也为其他深陷内卷泥潭的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新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