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送6次保养的隐藏陷阱!4S店员工:不做这3个项目就不给盖章!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个“扎心”话题——买车时商家承诺的免费保养,到底有多少套路?最近海南周先生的经历堪称经典案例:购车时承诺赠送镀晶和3年6次保养,结果提车后才发现镀晶没做、保养次数也被“偷换概念”成厂家赠送。更离谱的是,合同手写条款不盖章、维权全靠打热线……这车,有点意思,但背后的水也太深了吧?
---
一、免费保养的“文字游戏”:你以为的“送”,可能只是“转嫁”
周先生的案例中,4S店咬定“3年6次保养是厂家直赠”,而消费者认为这是商家额外承诺。这里的关键在于合同条款是否明确。根据海口市监局的回复,手写合同未盖章的部分商家不认可,最终纠纷被归为“经营行为不规范”。学姐我直白说:商家玩的就是“口头承诺”和“合同条款”的差异。
隐藏陷阱1:保养项目“限定范围”
4S店送的保养,往往只涵盖基础项目(如机油、机滤)。周先生提到的镀晶争议,本质也是服务缩水——工人赶工导致效果差,车主不认可,商家却咬定“已做”。这车,有点东西?不,是套路有点东西!
隐藏陷阱2:“厂家赠”VS“商家赠”
商家常把厂家配套服务包装成自家优惠。比如周先生购车时,销售未明确说明保养来源,导致他误以为“叠加赠送”。学姐提醒:购车前务必确认赠送项目的归属方,并要求写入合同。
---
二、合同不盖章=废纸?法律维权成唯一出路
周先生的手写合同未盖章,商家却称“有电子版正式合同”。这里暴露了购车合同的典型漏洞:口头承诺无效,手写条款无公章=无法律效力。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需履行约定,但举证责任在消费者。周先生已准备起诉,我敬他是条汉子,但更希望车友们别走到这一步。
避坑指南:
1. 要求书面合同并盖章,尤其是手写附加条款;
2. 录音录像保存证据,销售口头承诺也得留痕;
3. 警惕“捆绑项目”,如4S店要求“不做指定项目就不盖章”(案例未提但常见)。
---
三、终身免费保养?小心这些“甜蜜陷阱”
虽然周先生案例未涉及终身保养,但素材中另一篇文章揭露了更狠的套路:
- 限定保养周期:超期作废;
- 强制原厂配件:自带配件需额外付费;
- 隐性工时费:保养免费,拆装收费;
- 推销附加项目:清洗节气门、更换刹车油……这些项目,劝退!
学姐亲测:
曾有位朋友被“终身免费保养”吸引,结果每年必须到店消费满5000元才激活权益。气得蹦起来?不如购车前瞪大眼睛!
---
四、横向对比:4S店套路VS正规渠道
| 维度 | 4S店赠送保养 | 厂家官方保养 |
|------------------|-----------------------------|-----------------------------|
| 合同效力 | 常含模糊条款,需消费者举证 | 明确写入购车协议,官网可查 |
| 项目透明度 | 限定基础项目,易有附加消费 | 按保养手册执行,无隐形门槛 |
| 服务质量 | 工人赶工导致效果参差(如镀晶) | 标准化流程,投诉渠道明确 |
结论: 优先选择厂家直赠的保养套餐,并要求4S店在合同中注明服务细节。
---
五、争议话题:免费保养是福利还是“捆绑销售”?
支持方认为:“免费保养降低用车成本”;反对方吐槽:“保养时推销更狠,反而花更多钱”。学姐观点:羊毛出在羊身上。4S店通过保养绑定客户,后续维修、配件才是利润大头。若想省钱,可对比第三方机构价格;若图省心,务必签好合同。
---
六、未来展望:行业透明化与消费者觉醒
周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随着监管部门加强整治(如海口市监局介入),以及消费者法律意识提升,学姐希望未来“手写合同不盖章”的乱象能彻底消失。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三电质保”等政策也在推动售后标准化,或许能倒逼传统4S店改革。
---
结尾互动:你被4S店套路过吗?
各位车友,你在购车时遇到过哪些“甜蜜陷阱”?是保养缩水、合同纠纷,还是强制装潢?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学姐在线解答!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学姐问答:
Q:如何判断4S店送的保养是否靠谱?
A:一看合同是否盖章,二查项目是否与保养手册一致,三对比厂家政策是否重复。记住:免费≠无坑,白纸黑字最保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