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产城速递》第758期
(1)投资数千万!比亚迪与港科大成立联合实验室
近日,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比亚迪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该联合实验室将设立在港科大校园,比亚迪将于未来数年投入数千万港元支持实验室运营,重点攻关具身智能领域。
事实上,比亚迪早就将触角向人形机器人领域延伸。2023年8月,比亚迪以投资入股方式成为了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第八大股东;今年4月,比亚迪再次出资超亿元,加码触觉感知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
双方将重点探索数据驱动的具身智能研究,开发适用于模拟与真实环境的操作数据采集新方案,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所获数据将用于训练具身智能大模型,使机器人能在家庭或工厂环境中自主完成多类任务。
(2)深圳无人车10条跨区线路贯通
据报道,截至6月底,深圳市10条功能型无人车跨区线路正式贯通,全国首个市域级智能配送网络成功构建。深圳10条功能型无人车跨区线路总里程超30公里。该网络以龙岗—龙华7条线路为核心,并覆盖坪山—龙岗、龙华—宝安、龙华—光明线路各1条,总计串联29条市政道路。
东部公交、顺丰、美团等企业已开始依托该网络,探索物流配送、餐饮速运等场景的实际测试应用,为产业经济带来物流新变革。未来,居民可望通过相关APP追踪无人车配送轨迹,线路覆盖区域有望实现30分钟送达。
目前深圳全市运营功能型无人车已超300辆,无人配送网络在核心城区持续加密。为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深圳正依托公交体系资源,加速构建无人车“全市域运营体系”。按照规划,至今年底,深圳上路功能型无人车将突破1000辆。
(3)东莞发布低空经济37个应用场景
近日,广东省(东莞)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会举行,现场发布了《东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清单》(简称“案例清单”)和《东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简称“机会清单”)。
数据显示,东莞已拥有528家泛低空企业,在无人机生产、通用航空制造等领域技术成熟,在电子元器件、动力电池等方面配套完善,还布局了空天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同时,广东省首支无人机救援专业队、大湾区首条低空商用化海关运输线路、“空中城管”、“空中交警” 等新模式纷纷落地东莞。
当天活动现场,东莞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与深圳低空经济协会签约,东莞理工学院与中国AOPA签约,东莞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IDEA低空经济分院签约,东莞市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签约,深圳英武航空与东莞联通签约。
(4)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大赛启动
日前,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在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侨城校区)启动。大赛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联合主办。赛事首次采用“揭榜领题”模式,22家企业发布27个实际项目需求,参赛团队针对企业真实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大赛涵盖智能制造、数字通信、生态科技等领域,所有赛题均基于“真实问题、真实数据、真实场景”设计,参赛团队需在7月至11月的长周期内,提交可落地的创新方案。
获奖项目除现金奖励外,还可获得落地扶持、创投对接等配套支持,其间举办的技术路演、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将为成果转化铺路。
来源:21经济网、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
撰文:邱永宽
更多《大湾区产城速递》
【作者】 邱永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