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械僵硬到太空漫步?小鹏机器人的猫步,藏着中国智造的野心

从机械僵硬到太空漫步?小鹏机器人的猫步,藏着中国智造的野心-有驾

你敢信吗?机器人走路,居然能走出超模的范儿?

就在2025年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上,一台名叫IRON的人形机器人,踩着“猫/步”走上舞台。不是机械僵硬地挪动,而是像真人一样,脚尖轻点、步伐轻盈,每一步都带着节奏和柔韧感。那一刻,全场安静,接着爆发出惊叹——这哪是机器人,分明是穿着科技外衣的“人”。

这短短几十步,小鹏机器人团队走了整整7年。从初代IRON亮相,到如今全新一代的进化,小鹏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机器人,就要“极致拟人”。不是简单模仿外形,而是从“骨骼”到“肌肉”,再到“皮肤”,真正由内而外地像人。

它拥有仿人脊椎结构,不再是传统机器人那种一节一节的硬连接,而是能自然弯曲、扭转,像人类一样灵活。配合仿生肌肉系统和全包覆柔性皮肤,它的动作不再生硬,而是充满弹性与张力。抬头、转肩、迈步,每一个细节都像在呼吸。

最让人震撼的是它的手。22个自由度,1:1还原人类手掌大小,用的是行业最小的谐波减速关节。它能稳稳拿起一颗鸡蛋,能拧开瓶盖,甚至能操作精密工具。这不是“能动”,是“会用”。

全身82个自由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它能完成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甚至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平衡。脚尖增加了被动自由度,让“猫步”成为可能——轻柔、流畅,仿佛在地面滑行,网友直呼:“这是在太空漫步吧?”

它聪明吗?当然。3颗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是目前人形机器人中的顶尖水平。它搭载了小鹏自研的物理世界大模型,融合VLT、VLA、VLM三大能力,构建出“高阶大小脑”协同系统。它不仅能看懂环境,还能思考、决策、行动,真正实现“对话、行走、交互”三位一体。

更关键的是,它用上了行业首发的全固态电池。轻量化、高能量密度、超高安全性——再也不用担心机器人“笨重”或“易燃”。续航更长,运行更稳,为复杂场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安全呢?小鹏为IRON设立了“机器人第四法则”:隐私数据不出机器人。所有交互信息本地处理,绝不上传,最大程度保护用户隐私。还配备了全球首个机器人室内AEB(自动紧急制动),遇到突发情况能主动避让,保护人类安全。

商业化路径也已清晰。它不会先冲进家庭,而是优先进入商业场景:博物馆导览、4S店导购、商场服务、工业巡检。宝钢集团已成生态伙伴,IRON即将入驻工厂,承担复杂巡检任务,在真实工业环境中持续进化。

小鹏还宣布开放SDK,邀请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生态。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共创。何小鹏说,2026年底,小鹏目标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规模量产。这座年产1万台的智能工厂,已为未来做好准备。

在资本市场,小鹏机器人引爆“具身智能”新赛道。其中,兆威机电(003021)是IR0N关节驱动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其微型传动技术精度高、功耗低,已通过小鹏广州实训场景验证。与同行相比,兆威的优势在于“先发+量产”,2024年Q1净利润增长42%,订单已排到2026年,是真正卡位核心环节的“隐形冠军”。

另一家关键企业是汉宇集团(303403),旗下同川科技为IRON提供谐波减速器。这类核心零部件长期被日本垄断,而汉宇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2024年产能已达50万台/年,不仅供应小鹏,还在积极对接特斯拉Optimus,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而多伦科技(603528)则凭借其子公司北云科技,为IRON提供高精度IMU惯性导航系统。这套系统让机器人实现精准定位与姿态控制,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其MEMS传感器技术已达到车规级标准,未来不仅用于机器人,还将拓展至飞行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形成技术协同效应。

从初代打螺丝,到如今走猫步;从机械执行,到自主思考;从科幻想象,到量产在即——IRON的每一步,都是中国智造向前的一大步。

当机器人有了人的形态,它会服务我们;当它有了人的智慧,它会理解我们;当它有了人的温度,它会陪伴我们。
未来的物理世界,AI真的只能活在屏幕里吗?
机器人,就一定得是“机器”的样子吗?
我们,准备好和它们共处一个世界了吗?

从机械僵硬到太空漫步?小鹏机器人的猫步,藏着中国智造的野心-有驾

声明: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