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被扎了,这种糟心事谁没碰上过?明明路上好好的,突然一颗不长眼的小钉子就把大伙的出行打了个措手不及。眼瞅着气压表直线下降,哪怕技术再好,也不能靠一口仙气把轮胎吹起来。这时候,补胎就成了救命稻草。
可补胎到底靠不靠谱?轮胎原本的坚固,是靠里面那一层又一层的帘布钢丝结构撑起来的。你这一扎,钢丝断了就是断了,就像裤子破了个洞,缝上补丁看着差不多,但想跟新裤子一个结实,确实有点难。但咱也不能说补完就废了,那未免太夸张,关键还是看怎么补。
市面上的补胎技术其实不算复杂,咱们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先说贴片补,也叫冷补。简单来说,就是把伤口找出来,轮胎里面磨干净,贴上一块专门的补胎贴片。这个操作听着只比小时候补自行车多点工序,实际上就是个升级版的“创可贴”。优点很明显,快、便宜,三四十块钱小店都能干。有的人听说贴片不安全,担心高速会不会出事?其实只要钉子眼不大,补得好,咱们正常开车、偶尔跑个高速,问题基本不大。很多老司机都这么用,几年下来轮胎寿终正寝,也没闹过幺蛾子。当然,真碰上贴片补了还是漏气,多半是操作马虎或者材质太差,换个店补一次,也就万事大吉了。
再说蘑菇钉,这家伙乍一听还挺萌。其实它是一种带“帽子”的橡胶钉,既能把轮胎内部贴合上,还能把洞口从里面塞满。好比破洞的棉衣,不仅给外面贴了层布,里头也塞点棉花,密封性自然更强。这种修复方法对大一点的伤口更合适,修一次,基本可以陪轮胎一直走到头。缺点嘛,就是价格稍微贵点,不过相当于买个安心。
至于最后一种打胶条,那就像凑合着活的补丁了。修理工拿锥子把伤口撑得更大,拧个黑乎乎胶条进去,靠着弹性憋住。但别贪这点便宜和快活,这法子对轮胎的伤害相当于火上浇油,用多了还容易慢漏气。就像有的人临时用胶带封窗户,下一场雨准得漏。所以打胶条补过的胎,老老实实赶紧找时间考虑换新胎。
那到底补过胎的轮胎是不是就该提前下岗?答案得分情况看。补胎的位置和伤口大小很关键。轮胎正面,不论是谁的车,都是最厚、最能扛事的地儿。要是钉子扎的眼不超过6毫米,贴一次补丁收拾妥当,完全没必要提前扔掉。还是按照正常流程:花纹磨平、胶胎老化时再换。可要是伤在胎侧,那就得自认倒霉了。那地方没什么缓冲,连钢丝层都没有,补了也是白搭,早晚要掉。碰上这种情况,别磨叽,直接换胎才是正道。
补胎这事儿也不能无限续命。一条轮胎补三四次,结构强度就被掏空了。虽然短时间低速还能将就,但别想着再拿去跑高速。轮胎毕竟不像拖鞋,一双断了捏合能穿,这玩意关乎安全,别心疼那几百块钱,命要紧。
这里还有个细节,补胎材料和工艺也有讲究。贴片分三六九等,高仿假货一抓一大把,甭管大牌还是杂牌,都得认准正经货。补胎师傅手艺差,贴歪贴斜贴起泡,后面漏气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别老想着怎么省钱,换胎、补胎该花的不能抠。毕竟,你那点省出来的钱,可能一不小心就搭在了路上。
说到这个,人们难免会有疑问:既然补胎就是“贴创口贴”,为什么修完以后就能跑高速?其实这也是个概率问题。真要你非把补过胎的车胎和全新轮胎在极限工况下对比,那肯定还是新胎强。可咱上路大多数时候,胎压没漏、轮胎无鼓包、不高速硬怼马路牙子,补过胎的用到报废也不是没可能。就像有的人皮肉总磕磕碰碰,只要没伤到骨头,照样奔跑上班。日子嘛,本来就没那么讲究完美。
有人说,补了胎总怀疑安全,心里总像猫挠似的过不去。不想老是提心吊胆,其实最管用的法子,就是定时检查胎压,开车别当漂移高手,遇见坑别生生怼上去。哪怕新轮胎,天天瞎造也撑不住。轮胎检测指南上说,发现补过的位置起鼓、裂口、胶皮变硬或掉块,甭犹豫,走起上新。这样安全有保障,顺心又省事。
最后别忘了,路边修胎铺不少,只要伤口不大,不妨找个顺眼的修理哥,话不多说该修修、该检检。轮胎顶得住,是大家都希望的事,但也别神化自己那层小小贴片。对待它,就像秋后算账,心里有底线、有警觉。遇见该换的时候,别在意那点旧情,痛快点扔了再买新的。
四个轮子,托起的可不只是一辆车,更多的是咱们在意的“到家”路。鞋破了贴补还能穿,轮胎出了事,还是认认真真修修补补、查查换换,别拿安全开玩笑。这年头,命比面子重要,安全比省钱值当。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