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三考试,就像青春痘,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经历一次,只不过有的人挤破了也挤不干净,有的人轻轻一碰就过去了。老王就是那个怎么挤也挤不干净的倒霉蛋,挂了三次科三,脸都快绿了,比驾校那辆破旧的教练车还绿。和他一起考试的五个学员,嗖嗖嗖一把过,跟玩儿似的,就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考场边,像棵被霜打的茄子。教练的脸比他还难看,估计心里在想:这小子是不是来砸场子的?
老王可不是来砸场子的,他是真心想拿驾照。练车的时候,他比谁都认真,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就差把车当自己家了。可一到考试,他就跟中了邪似的,不是忘了打转向灯,就是油门当刹车,总之各种奇葩错误层出不穷。这次挂科,教练终于爆发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说他车感差,没天赋,干脆别考了。老王当时就懵了,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开车?
冷静下来后,老王开始反思,他发现,问题可能不在自己身上,而在教练的教法上。他之前的教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只会让他死记硬背路线,把每个刹车点都编成顺口溜,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这种方法看似简单易学,实则忽略了对学员实际驾驶能力的培养。老王就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只能按照预定的路线行驶,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立马宕机。
痛定思痛,老王决定换个教练。他咨询了身边的朋友,总结出选择教练的三个黄金法则:教龄、通过率、敢不敢签“不过退款”协议。这次,他把这些要求都写进了合同里,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十天后,老王再次踏上考场,这次他的教练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教学方法也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培养。第一圈,老王就稳稳地通过了考试,感觉比第一次恋爱还激动。
你看,同样是科三,换个教练,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好比学做菜,有的师傅只教你背菜谱,有的师傅却能教你如何根据食材的特性调整火候和调料。跟对师傅,才能学到真本事。驾照这玩意儿,真的不是练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跟对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练再多也是白搭。所以说,考驾照,选教练比选对象还重要,毕竟对象可以换,驾照可是要跟你一辈子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