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小配件厂的老板们都愁死了,货款被车企拖了半年成了家常便饭,到了 2024 年,行业平均账期竟然飙到170多天,现金流快扛不住了。
终于传来好消息:工信部专门开通了维权渠道,17 家车企也都答应把账期改到 60 天,还是六月份刚刚生效的规章要求。
不过大伙心里还是打鼓,想着这事儿真能落实下来嘛?
业内早就看出了三个难题:一是验收环节故意拖延,流程走得不紧凑;二是用承兑汇票来变相延长付款时间;三是车企自身的现金流也挺紧张。这60天的账期,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画饼充饥?
从修车铺的吐槽说起:账期连着小老板的生计
前几天在家门口修车,老板一边拧螺丝一边抱怨:“现在给车企供配件,钱要到手挺难的!去年那批货款,直到现在都还没结清,我这小作坊都快没钱扛了。”
听了老板这番话,我就联想到最近常看到的汽车行业里那股“反内卷”的热潮。
原本那些新闻里提到的“账期”,其实并不是啥冷冰冰的行话,而是实实在在跟小老板们的房租、工人工资紧密挂钩的事,关系到一个个小家庭的生计。
质疑一:车企盈利压力大,哪有闲钱提前结账?
也有人可能会不服气,偏偏说:“你光担心供应商,车企就好过吧?你瞧,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降价的广告,2024 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才 4.3%,比起下游工业企业平均 5.9% 的水平低得多,他们自己都快挣不到钱了,哪有多余的钱提前付给供应商?”
这话一听倒也有点道理,不过得换个角度想想。供应商,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跟车企比起来,抗风险的本事差了不少,底子薄得多,也难以和大企业比肩。
车企拖欠 100 万,可能不过是财务报表上的一笔数字变化;可要是对一家小配件厂来说,100 万就意味着下个月的原材料费,或者几十个工人的薪水。拖个三五个月,厂子搞不好就扛不住啦。
而且,国产汽车的主要企业已经在压缩账期,这也就意味着不是“做不到”,而是看这些车企是不是愿意把供应商的难题当自己家的事来扛。
质疑二:中汽协倡议没惩罚,不过是 软约束?
有人还会说:”中汽协发的那个倡议,就是个‘纸老虎’罢了,既没有罚款,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措施,车漆表面上答应得漂亮,实际上要拖就拖,有啥用呢?”
这话也不是完全错,不过我们得看整体的变化,不能只盯着“没惩罚”这一项。
一开始提出建议时,就有十多家大型车企出来表示要将账期缩短到60天以内;到第二次倡议时,规模更大,已有17家车企加入,连理想、零跑这些新兴力量也纷纷表达了态度。
就像玩游戏闯关似的,第一步先把“60天账期”的规则定下来,哪怕刚开始有人卡壳,比如老合同还没到期,手头短期资金紧张,不过至少方向明了,大家都清楚“该这么干”。
要说得更明白点,工信部还推出了个投诉平台,给供应商们开辟了个“维权通道”,比起以前只能私底下抱怨、喊天都没人搭理的日子,真是方便不少。
不止价格战:内卷早传到了产业链下游
以前一说汽车行业“内卷”,就觉得不过就是车企们比着降价,咱们说你降两万,我就降三万,到头来谁都赚不到大钱,真是越闹越难。
直到搞清楚账期的情况后才明白,这“内卷”早就不纯粹是车企们的事情了,已经沿着产业链传到了下游。车企为了应付激烈的价格战,把财务压力转嫁给供应商,欠着货款还在搞研发和广告,表面上看来还挺撑得住,其实是把风险往外推了。
就像一帮人拉一辆车,前头那几个人用力拉,后边的人却被拖着跑,总有一天会有人跟不上节奏,最后整辆车都得停下来。
看广汽的例子:账期缩短不是 不可能,是 愿不愿
我专门找了个真实的例子,比如广汽集团这家。
早在 1997 年,他们就掌控了账期,现在平均付款时间不到 50 天,甚至比中汽协规定的 60 天还要少。
到底为什么能做得到呢?不是广汽财力雄厚到花不完钱,而是他们明白,和供应商之间不是“你亏我赚”的那种关系,而是紧紧绑在一块儿的。
供应商资金流通顺溜,才能快马加鞭搞研发,做出更给力的零件。车企拿到好零件,车子质量蹭蹭往上涨,消费者自然喜欢,这样一来,好事儿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循环。
看看有些车企,把账期拖到120天以上,表面上好像占了“免费资金”的便宜,其实供应商为了周转,可能会偷偷减料、压缩成本,最终导致配件质量下滑,损害的还是车企的信誉,这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结语
回想之前看到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14家主要车企中,超过一半的公司都出现了净利润下降的趋势。这些数字折射出行业的冷热变化,让人不禁感叹市场的风云变幻真是出人意料啊。
这会儿还想着用“欠供应商钱渡过难关”这种办法,简直就像饮鸩止渴。要是真的把供应商搞垮了,车企还能从哪儿弄到配件呢?
现在中汽协反反复复在提倡,工信部也在推哪个监管平台,其实不是在逼车企“让利”,而是想把整个行业从“互相耗损”的状态拉回到“大家一起赚”的轨道上。
毕竟汽车这行业可不是孤军作战,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4S店,甚至楼下那家修车铺,哪个都离不开彼此,犹如一条绳上的蚂蚱,紧紧连在一起。
只有大家都能准时收到应得的钱,供应商才会敢花心思研发,车企也会敢用心做出优质的产品,消费者才能放心买到靠谱的车,这个行业才能真正走上正轨。
就像修车老板最后说的:“要是车企能准时把钱给供应商,我买配件就不用借账,说不定还能给车主多打点修理费。”
你瞧,一个小小的账期,牵扯着整个产业链的暖意,也代表着这个行业真正的未来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