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

车圈最近出现一个诡异现象,被专家贴上“落后”标签的增程式电动车,销量增速竟吊打技术更复杂的插电混动!2024年增程车销量暴涨115%,而插混增速仅73%。更魔幻的是,曾经嘲讽增程是“过渡方案”的大众,丰田,如今纷纷转身推出增程车型。

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有驾

技术派还在争论热效率和动力结构,消费者却用真金白银投了票。一位对比亚迪汉DM-p和理想L9的朋友直言,“插混技术再牛,我只想要一辆没有焦虑的电车。”这句话撕开了市场的真相,参数赢不了体验,复杂技术未必等于高级感受。

价格是增程车的第一杀手锏。同级别车型中,插混车通常比增程车贵3-5万元。零跑C11增程版将价格打到13万级别,而比亚迪宋PLUSDM-i起售价仍在15万左右。这种价差源于技术本质差异,插混像“双引擎超跑”,需要发动机和电机两套系统协同工作。增程则像“移动充电宝”,发动机仅发电不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

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有驾
理想,问界等品牌更将增程车包装成“无限接近纯电”的梦想座驾。零重力座椅,智能驾驶和大屏幕配置,直击家庭用户痛点。反观传统车企,仍在宣传发动机热效率,亏电油耗等晦涩参数。当用户坐进理想L9的客厅式座舱,再对比插混车的老派内饰,选择结果不言而喻。

早期增程车确实存在短板,馈电状态下动力衰减,发动机噪音大。但新一代技术已脱胎换骨。问界M9采用华为DriveONE增程系统,热效率高达44%,综合续航突破1400公里。宁德时代专为增程开发的电池,能在-40℃低温下正常放电,将冬季续航衰减从30%降至8%。

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普遍突破200公里,理想L9等车型CLTC续航达21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90%的城市通勤场景可用纯电覆盖,每公里成本不到燃油车的1/10。而插混车标称100公里续航实际仅50-70公里,频繁充电成为时间谋杀。

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有驾

面对增程车的火爆,传统车企经历从抵制到拥抱的转变。2022年,大众中国区CEO曾公开批评增程式是“落后方案”。如今大众却推出ID.ERA增程车型,丰田下一代汉兰达也加入增程阵营。

插混车需要维护发动机和电机两套系统,保养成本比增程车高出三成。有插混车主吐槽,“低速像拖拉机,高速介入像被人踹一脚。”油电切换时的顿挫和噪音问题,成为插混车的体验痛点。

增程式结构相对简单,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需要复杂的变速箱和传动机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点破本质,“好的技术应该是用户感受不到的。”当车企沉迷于技术炫技,却忽略了中高端用户的核心需求,省心,舒适,有面子。

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有驾

增程市场的竞争早已超越技术参数,转向用户体验终极战场。理想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打造移动的家,问界整合华为鸿蒙座舱实现无缝互联,零跑则以“半价理想”的性价比策略收割市场。小米汽车规划2026年推出增程SUV,智己,阿维塔等品牌也纷纷布局增程车型。

这场竞争重新定义了汽车价值标准。传统车企崇尚的技术复杂度,正在被新势力的用户思维颠覆。一位汽车行业专家坦言,“在高端车领域,参数永远打不过场景,技术必须臣服于体验。”花几十万买车的人,要的是“坐进去就笑”,而不是“用起来就恼”。

当技术精英还在争论增程是否“脱裤子放屁”时,沉默的多数用户已经做出选择。2024年国产乘用车中,增程式车型销量达46.9万辆,同比增长124.2%。理想,问界,零跑等增程品牌长期霸榜30万以上SUV销量冠军。

插混技术更先进,为何增程式销量稳增?用户选择揭示真实需求-有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孙勇道破天机,“增程的出现是消费者呼唤出来的,也是选择出来的。”不是消费者不懂技术,而是技术必须服务于需求。当插混车还在炫耀技术复杂度时,增程车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最痛的焦虑,日常用电省成本,长途用油不操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