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吹灯”,震醒装睡的行业
若其为鬼灯,吾必吹灭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这句话,像一柄利剑,刺破了中国汽车行业表面的繁荣。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部分车企为短期利益偷工减料的当下,这位行业老将的直言不讳,既是对乱象的愤怒,更是对未来的忧虑。他的发言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戳中了行业的痛点——当竞争沦为无底线的内卷,所谓的“发展”不过是饮鸩止渴。
《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谁在买单?》价格战陷入恶性循环,恰似一个无底的漩涡。在这其中,到底是谁在默默买单呢?是企业自身,亦或是消费者?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十二三万之车价骤降至十二三万,其质量尚能否得以保证?魏建军的反问径直指向行业的荒诞之处。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疯狂的价格厮杀,部分车企甚至“卖一辆亏一辆”,靠资本输血维持虚假繁荣。这种畸形的竞争逻辑,不仅让企业利润暴跌,
更迫使供应链偷工减料,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安全与行业信誉。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远低于工业平均水平。当丰田一家利润超过中国前十车企总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低价换市场的策略,真的能支撑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吗?
《规则崩塌:供应链的“无声崩溃”》规则一旦崩塌,供应链便悄然面临“无声崩溃”之境。往昔有序的供应体系,在规则失序的冲击下,犹如大厦将倾,各环节衔接紊乱,却又寂静无声地走向崩坏。
比价格战更危险的,是商业规则的系统性破坏。魏建军揭露的现象触目惊心:车企拖欠供应商货款长达一年、强制要求降价10%,甚至将供应商当作“无息资金池”。这种竭泽而渔的行径,正在对产业链的根基造成毁灭性打击。
更荒诞的是“0公里二手车”乱象——新车未开就被倒卖,里程造假、车况隐瞒成为潜规则。这些行为看似提升了销量数据,实则透支了消费者信任。魏建军的警告振聋发聩:“不守规则的人不配上牌桌!”
从孤独的呐喊,到政策的呼应。这一转变犹如破晓前的微光逐渐汇聚成璀璨的曙光,其间蕴含着无数的期盼、努力与时代发展的必然逻辑,见证着个体诉求与宏观政策间逐步达成的契合。
曾几何时,魏建军被视作特立独行、“不合群”之人。然而,时光流转,他当初的预言竟逐一成为现实。如今,国家层面已开始整治内卷,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要求60日内付款,行业协会也推动自律。这些变化说明,健康的竞争环境已成共识。长城汽车能持续盈利的实践也证明:长期主义才是正途。
吹灭鬼灯,方能点亮未来
魏建军表示“宁愿挨骂也要吹灯”,此等担当恰为中国制造所亟需之品质。汽车强国的目标,不应靠虚假繁荣实现,而需依靠技术、质量与规则。
当行业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抽身,回归理性竞争时,人们会记得那些敢于说真话的“吹灯者”——他们守护的不仅是企业利益,更是中国制造的尊严。
全部评论 (0)